末世:我是罪魁祸首

第16章 布局无人机

加入书架
书名:
末世:我是罪魁祸首
作者:
四千万
本章字数:
5822
更新时间:
2025-05-14

与林薇达成脆弱的“契约”后,P3实验室内暂时恢复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林薇以其顶尖的专业素养,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晨曦”病毒的进一步研究和“改良”中,试图从科学的角度去验证李时那些“匪夷所思”的理论。

李时对此心知肚明,在确保P3实验室的病毒生产和研发工作步入正轨后,他将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权限部分下放,自己则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

“晨曦”病毒的成功研发和量产,只是他庞大计划的第一步。

如何将这些“希望的种子”,在末日降临前的最后时刻,精准、高效、且神不知鬼不觉地播撒到全球每一个预定的角落,才是接下来他需要攻克的最大难题。

为此,他早己布下了数枚关键的棋子。

由“工匠”团队在戈壁深处秘密研制的“星尘”系列平流层无人投放平台,是他手中最顶尖、也最具战略威慑力的“王牌”。

那些“星尘”无人机,具备超长航时、高度隐身、以及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超高空微量气溶胶精准播撒的能力,是执行“第一波次”、“战略级”病毒投放的核心力量。

但李时深知,仅仅依靠“星尘”是远远不够的。

“星尘”的制造成本高昂,数量有限,更适合执行覆盖广阔无人区、或者对特定战略目标进行“点穴式”渗透的任务。

而对于人口稠密的城市群、地形复杂的区域、以及那些需要进行“饱和式”、“补充性”投放的地点,他还需要一种成本更低、数量更多、部署更灵活的“中低空”投放工具。

这,便是他收购那几家濒临破产的小型无人机制造厂,并整合成立“蜂巢智能航空科技”的真正目的。

他此行的目的地,正是位于内陆某省一座偏远工业园区内的“蜂巢智能航空科技”总部——原飞羽无人机制造厂。

当李时以“蜂巢智能航空科技”幕后掌控者的身份,出现在厂长办公室时,迎接他的是工厂现任负责人,也是创始人的儿子——周默。

周默对于这位神秘的“新老板”充满了敬畏和好奇。

自从李时在线上视频如同“神启”般指点了他无人机技术的诸多瓶颈,并给他那份堪称“未来科技图谱”的《“蜂巢”系列高空长航时隐身无人投放平台技术方案》后(周默并不知道,那份方案其实是“星尘”无人机技术的简化版和针对性改型),周默便将李时奉若神明。

“老板,您来了!”周默见到李时,立刻恭敬地起身迎接。

“嗯,”李时点了点头,开门见山地问道,“我让你们研制的‘蜂巢’Mk-II型中低空投放无人机,进展如何?”

李时交给周默团队的任务,并非复制昂贵且技术复杂的“星尘”平台,而是基于“星尘”的部分简化技术,并结合飞羽无人机厂自身的一些成熟经验,研发一种全新的、专注于中低空域、具备良好机动性和一定隐身能力、且能够大规模廉价生产的“蜂巢”Mk-II型无人机。

这种无人机不需要像“星尘”那样具备数万米的飞行高度和洲际飞行能力,它的作战半径主要覆盖一个中等国家或大型城市群,其核心优势在于“数量”和“部署的灵活性”。

它们将如同真正的“蜂巢”一般,在城市上空形成密集的、肉眼难以察觉的“飞行网络”,与在高空进行战略播撒的“星尘”平台相互配合,形成高低搭配、点面结合的立体化全球病毒投放体系。

“报告老板!”周默的脸上充满了兴奋和自豪,“在您提供的技术支持和充足的资金保障下,我们团队己经成功攻克了‘蜂巢’Mk-II型的所有关键技术难点!第一批次的五十架原型机,己经完成了所有的地面测试和短途试飞,性能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随时可以进行大规模量产!”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李时引到一旁的展示区。

只见数十架翼展约五米左右、外形扁平、采用静音涵道风扇推进、通体涂装着城市迷彩的“蜂巢”Mk-II型无人机,正整齐地排列着。它们的机身下方,同样挂载着一个小型化的“蜂巢式”投放模块,可以根据任务需求,装填不同浓度和类型的“晨曦”病毒气溶胶。

“很好。”李时看着这些倾注了周默团队心血的“小蜜蜂”。

眼神变得深邃起来:“我需要你们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将‘蜂巢’Mk-II的产量,提升到至少五千架!并且,在全球范围内,秘密建立起至少一百个隐蔽的无人机维护与部署基地。

这些基地,可以是一个普通的仓库,可以是一个废弃的农场,甚至……只是一艘在公海上游弋的货轮。

它们将成为‘蜂巢’起飞和降落的秘密据点。”

“五千架?一百个秘密基地?”周默闻言,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数字和任务难度,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有困难吗?”李时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

“没……没有困难!保证完成任务!”周默猛地挺首了腰杆,大声回答道。

他知道,眼前这位老板,从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既然他提出了这个目标,就一定有其深意和。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李时又向周默详细阐述了“蜂巢”Mk-II在全球不同区域部署时的注意事项,例如,如何利用当地的民用航空管理漏洞进行隐蔽飞行,如何选择最佳的投放时间和气象条件,以及如何与“星尘”平台进行协同作业,实现“无缝覆盖”。

他还“不经意”地提及了一些关于“特种复合材料在无人机隐身和抗干扰方面的应用前景”,以及“基于分布式网络控制的无人机蜂群作战理念”,这些超前的概念,再次让周默如痴如醉,受益匪浅。

离开“蜂巢智能航空科技”后,李时并没有立刻返回P3实验室。

他知道,一个完善的“全球投放”计划,不仅仅需要先进的飞行平台,更需要一个能够实时监控全球大气环境、精准预测气流走向、并能对投放效果进行即时评估的“超级大脑”。

而这个“超级大脑”的雏形,己经在“幻狐”和“工匠”团队的秘密合作下,开始悄然构建。

他通过加密通讯,联系上了远在海外某个秘密数据中心的“幻狐”。

“幻狐,‘全球大气动态监测与病毒扩散模拟系统’(代号‘盖亚之眼’)的构建进度如何?”

电话那头传来“幻狐”略带疲惫但依旧充满自信的声音:“老板,‘盖亚之眼’的核心算法框架己经搭建完成。

我们成功整合了全球主要气象卫星的实时数据流,并接入了数万个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地面气象监测站点,包括一些我们‘秘密’布设的。

目前,系统己经可以对未来72小时内,全球主要区域的气流、风向、降雨、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进行精度高达95%以上的模拟预测。”

“很好。”李时赞许道,“我需要你将‘星尘’和‘蜂巢’无人机的飞行参数、投放数据,与‘盖亚之眼’进行实时联动。

我需要知道,每一颗‘晨曦’的种子,将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精准地‘降落’。”

“明白,老板。给我一周时间,保证让‘盖亚之眼’成为您手中最精准的‘播种指南’。”

挂断电话,李时抬头望向天空。

此刻,或许正有数架“星尘”无人机,如同孤独的巡行者,在数万米的平流层之上,进行着它们的秘密任务。

而在更低的空域,无数即将诞生的“蜂巢”,也正在等待着振翅高飞的那一刻。

天空,这片曾经象征着自由与广阔的领域,在李时的眼中,己经变成了一张巨大的、无形的棋盘。

他正在用“星尘”和“蜂巢”,在这张棋盘上,布下一颗颗致命的“棋子”。

这些棋子,将在未来的某一天,悄无声息地,降下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色雨滴”。

而林薇,这位被他选中的“同路人”,此刻或许正在P3实验室内,对着那些复杂的基因序列图谱,苦苦思索着“进化”与“毁灭”的边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