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话、投身抗联,转战西北
陈墨伤愈后,怀着满腔的热血与对侵略者的仇恨,毅然加入了抗联队伍。他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很快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抗联战士。然而,东北局势愈发危急,日军的攻势愈发猛烈,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同时加强对革命理念的传播,组织决定派陈墨前往西北革命根据地,从事教育宣传工作。
陈墨带着组织的信任与期望,踏上了前往西北的征程。一路上,他看着满目疮痍的大地,心中更加坚定了用教育唤醒民众、拯救国家的决心。当他终于抵达西北革命根据地时,那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让他感受到了新的力量。
第二话、意外重逢,新的使命
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一次活动中,陈墨偶然遇到了苏砚秋的爱人林觉民。此时的林觉民,带着与苏砚秋的孩子,在这艰苦的环境中坚强地生活着。两人相见,百感交集。林觉民向陈墨讲述了自苏砚秋牺牲后,自己带着孩子西处辗转,最终来到这里的经历。
为了让孩子不被敌人发现,免受迫害,林觉民决定给孩子起名苏明远,希望他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如明亮的远方一般,充满希望,为国家的光明未来贡献力量。陈墨深知这个名字背后的意义,他也暗暗下定决心,要守护好苏砚秋的血脉,传承她的教育理念。
机缘巧合之下,陈墨成为了苏明远的启蒙老师。看着苏明远那聪慧的眼神,陈墨仿佛看到了苏砚秋的影子。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将苏砚秋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快乐学习”的方法,传递给这个孩子。
第三话、快乐学习,实践求知
陈墨开始用心教导苏明远,他深知苏砚秋所倡导的“快乐学习”并非是简单的轻松学习,而是在生活实践中去发现知识的乐趣,从而主动地学习。在日常的教学中,陈墨会带着苏明远走进大自然,让他观察植物的生长、动物的习性。
有一次,他们在田野里看到农民伯伯在播种。陈墨便借此机会,教苏明远认识各种农作物的种子,向他讲解播种的季节、方法以及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条件。苏明远好奇地看着手中的种子,眼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他跟着陈墨一起参与到播种的过程中,亲手感受泥土的温度,体验劳动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陈墨还给他讲述了许多关于农业生产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让苏明远明白知识并非只存在于书本之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蕴含着无尽的智慧。
除了大自然,陈墨还带着苏明远参与根据地的各项活动。在制作简单的生活用品时,陈墨教他数学知识,如何计算材料的用量、物品的尺寸;在帮助老乡修理农具时,陈墨又给他讲解物理原理,为什么这样设计农具会更省力。苏明远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逐渐养成了主动探索知识的习惯。
陈墨看着苏明远一天天成长,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自己不仅是在教导一个孩子,更是在延续苏砚秋的教育梦想,为国家培养未来的希望。在这片西北的土地上,教育的火种在陈墨的努力下,在苏明远的心中,正逐渐燃起明亮的火焰,照亮着未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