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幡也不敢保证地想道。
第四十三章 冲顶
接下来的三天,罗格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冲顶期,而他们从C1到ABC这两个地方来回已经成了日常。
印度人的事情,第二天仿佛所有人都忘记了,所有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调节心理的方法,也有没法调节的,只是强行压抑在心底而已。
不过在第二天,依然发生了些小意外,还是机车设计师提姆,那个棕熊一样的男人,同样的拉练,因为身体的原因,他永远落后于大部队,甚至第二天,在冰壁的脚下,他睡着了。
是的,他睡着了,第二天,他走到冰崖的脚下,同样报告给尚恩自己的体力用完了,尚恩有些无奈地让他返回,可是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或者他真的没有体力返回了,直接就在雪原上睡了一觉,回来之后,罗格为此发了很大的脾气,并且警告提姆,如果第三天,他依然爬不上C1的话,就会将他踢出登山队。
或许有这样的警告,并不愿意离开的提姆才咬着牙爬到C1上面。
其他队友很微妙,很多人并不认为他能够爬上顶峰。
接下来的一周,他们偶尔会爬上C2,然后返回C1,再返回ABC营地,但是逐渐会停留在C1上面,适应更低氧的环境。
最终,罗格决定下冲顶的时间了,北坡的登顶时间在八到十个小时左右,罗格只能根据现有的气象情报来推测这十个小时会不会出现暴风雪,但是到底也只能预测,登顶到一半真的出现风雪,也并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情。
说到底,还是要交给运气而已。
运气也是人生的一部分,这一点无论如何,都不能摆脱。
提前一天,他们就已经登上了C1营地过夜,登顶出发的时间并没有什么规定,看各队的领队,八幡调整了一下作息,从凌晨十二点开始出发。
从C1向上,就是海拔七千米的地方,从这里,就需要使用氧气瓶,带上氧气面罩使用辅助氧气,从这里开始,对话就只能使用无线电。
C1营地到C2需要沿着山脊向上攀登,这部分是有些漫长的雪坡,长达5.5公里,坡道在25-30度左右,在攀爬的中途会经过大风口,是除了冰壁以外的第二个难点,“狭管效应”所造成的大风,很容易让登山客失温和冻伤,辅助氧气在大风口之前就必须要使用。
冲顶期的第一天,他们都成功到达了C2,这里是珠峰最后第二个营地,明天他们会登上C3,同样会在C3休息一天晚上,然后就是真正的冲顶,决定成或者败,生或者死的日子。
C2营地的海拔已经超过七千七百米,在这里,每个人都十分难受,这里的含氧量比C1更低,也就比峰顶稍高,哪怕是在营地里面,还时不时需要用辅助氧气来呼吸。
每个人,包括泰瑞和马克,都变得更加沉默。
冲顶期第二天,天气如同罗格预测的那样天朗气清,丝毫没有风雪或者白曚天的预兆。
从C2开始,就是所谓的死亡地区,脑水肿的风险伴随着每一个人,哪怕不会脑水肿,可是低氧的地区,会让脑部发生变化,最恶名昭彰的就是冲顶热,缺氧的脑补会让人变得狂热,甚至不畏惧死亡地冲上峰顶,但是很多人会因为氧气瓶的余量不足,缺氧而死在山顶附近。
在出发之前,每个人都为别人加油。
和其他人不同,八幡的背部,除了和其他人一般无二的行囊之外,还背着一个狭长的包裹。
.........................................................
虽然没有想过第二天会如何如何顺利,可八幡却也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事情。C2到C3营地其实只有两公里的距离,但是,依然需要花费五到六个小时,越到上面,雪层却越来越薄,开始露出了下面的岩石层。
出发两个小时,原本一切都还算顺利,他们晚上休息得很好,体力也十分充足。
可是突然间,八幡的心中却一阵不祥的预感。
然后,脚下一阵的剧烈震动。
八幡的脑海顿时一片空白,这种地表的震动,身为岛国居民的八幡很熟悉,就是地震,只有地震,才会有这样的感觉。
可是理智告诉他,如果是地震的话,那么震动的程度并不会只有这种程度,那么就只有另外一种可能。
然而那个可能,并不比地震要安全多少。
“是雪崩.......”
不知道是谁,在无线电里面这般喊道。
八幡立刻扑倒了在他前面的雪乃,众人也下意识地趴下,然后仰头一看,让他们松了口气的是,雪崩发生的地点并不是在他们的头上。
如果雪崩发生在他们头上,那么被倾泻下来的雪掩埋之后,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