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得知皇后的旨意之后,也是相当错愕。
虽然他早就己经见识到了黛玉的能力,可黛玉的年纪放在那里,在林海的心目中,仍然是那个需要自己呵护的小女儿。
现在突如其来的,黛玉竟然开始操办起了皇后交代的差事,而且还涉及到了男女婚配的问题。
在传统的观念里,这岂是未出阁的女儿家能够做的事情?
被那些封建卫道士知道了,多少也要骂一句不知羞。
林海倒是并没有责怪黛玉,只是花了些时间同她坐下来好好聊了聊。
得知黛玉是因为之前的建议,而使得这些宫女被提前放出宫来,影响到了她们今后的命运和生活,这才心有不安,想要了结与这些宫女之间的因果。
又从黛玉那里听说了这些宫女被放出宫后的悲惨处境。
林海也免不了生出了恻隐之心,于是不仅不反对黛玉举办这次游园活动,反而还提出了一些相当中肯的建议。
毕竟有着皇家园林的噱头在,参加这次活动的人数可以料想得到会很多,这对于组织者的能力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
若是忙中出错,在举办游园会的过程中出了什么岔子,到时候就是好心办了坏事,甚至还会给黛玉招来祸事。
毕竟来的人多了,谁也不知道这些人的品性究竟如何,若是其中混进了一些纨绔子弟或是地痞无赖之流,冲撞了其他人可就不好了。
对于林海所提出的各种建议,黛玉自然也是虚心听取。
怎么说林海也是在官场浸淫多年,对红楼世界各种规则风俗的了解比黛玉深的多,有他帮忙查缺补漏,黛玉更不容易招人话柄。
虽然她自己并不怎么在乎世人的风评,但现在林海仍然还在朝中做官,她这个做女儿的也不好拖父亲的后腿。
不过,对于林海所担心的,或许会有某些纨绔子弟、地痞无赖之流混进游园会捣乱,黛玉却并不在意。
到时候,她只要把神识放出去,笼罩整个皇家园林,这片区域所发生的一切都会尽收眼底,若有胆敢捣乱的人,随手就可以让身边的丫头们去处置了,不至于会发生意外。
不管京城中人是如何的反应,又私底下如何议论,黛玉拿到皇后的旨意之后,立马就开始干劲十足的筹备了起来。
筹备活动的这段时间里,皇家园林对于黛玉是完全开放的,黛玉以此为诱饵,把三春姐妹都拐出来给自己帮忙,还不小心附送了一个宝钗。
宝钗原本顾虑着自己要参加选秀,不敢有行差踏错的地方,但听说黛玉是奉了皇后的旨意之后,心思立马就活络了起来。
她并不知道在这之前黛玉己经做了相当多的工作,还以为真是皇后交代下来的差事。
既然打着皇后的幌子,她参与其中、给黛玉帮帮忙应该也没什么吧?
若是事情办的好了,说不定还能在皇后的心中留下些许印象,就像当初三春跟着黛玉一起救济灾民,从而得到了宫里的嘉奖一样。
薛姨妈和薛蟠都是没什么见识的,听宝钗这么一分析,自然也就信了。
倒是拐带三春的时候险些出了岔子,因为贾政这个老学究揪着圣人之言和世俗礼法不放,不仅不让贾家的姑娘参与此事,还唠唠叨叨的劝黛玉向皇后辞去这个差事,另选德高望重的人主持,免得影响她的名声。
对此,黛玉只是一口咬定,这是身为国母的皇后对臣民赐下的恩典,贾家若是不肯让自家的姑娘参与,是不是对皇室和皇后不满?
贾政再怎么假正经,也不敢说一句皇后的不是,因此听到黛玉把皇后的名头给抬了出来,顿时就怂了。
虽然心里仍然有着诸多的不满,却也不敢再对此事横加指责,只能在一旁唉声叹气,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态度。
黛玉则向贾母表示,三春姐妹只是去帮自己的忙、打打下手,此事说到底,背后做主的还是皇后,台前主持的还是黛玉,就算旁人有什么不满,也是黛玉首当其冲,三春不会受到连累。
贾母和贾赦倒并没有太多的顾虑。
反正贾家这些年来在京城中的名声是什么样子的,他们自己心里也清楚。
再说名声再好又有什么用?
他们是军功起家的勋贵,又不是那些自命清高的清流文官。
如今对贾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讨好皇室,好保住自家的权势富贵。
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只要是黛玉决心去做的事情,就算一开始别人再怎么不看好,最后的结果也会令人出乎意料,而且还有很大的机会能够得到皇家的褒奖。
有这样的可能性就够了。
贾母等人虽然不指望三春能够像黛玉似的,得到皇帝和皇后的青眼,因功被封为乡君之类的,但若是能在皇后的心中留下一点好印象,或许也能得到些意想不到的好处呢。
再不济,这也是一个扩展贾家人脉的机会啊。
因为贾家日渐衰落,如今京城的权贵之家都不怎么喜欢带他们玩,大部分时候也只能跟西王八公一脉的人抱团取暖、自娱自乐。
可如今,黛玉的游园会却能够把全京城的权贵之家的大龄子弟一网打尽,三春若能参与其中的话,多少也能接触到这些顶尖的二代圈子嘛。
所以在贾母等人的首肯之下,贾政的意见被完全忽视了,三春和宝钗也得以能够跟着黛玉一起,率先游览这座闻名遐迩的皇家园林。
三春倒没有像宝钗和贾母等人似的想那么多,她们早就己经习惯了唯黛玉的马首是瞻,反正跟着黛玉一起做事,绝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而等到她们亲身踏入了皇家园林之后,心里更是只剩下了感慨,情不自禁的被园子里的美景所吸引,险些忘记了正事。
黛玉带着三春和宝钗先行游览皇家园林,身上是带着任务的。
按照她的计划,自然不可能让所有人都闹哄哄的聚集在一起,这违反了传统的门当户对的观念,只会招来更多的反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