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面安逸的生活

第5章作物种子

加入书架
书名:
四合院里面安逸的生活
作者:
路边的尘埃
本章字数:
11468
更新时间:
2024-11-19

刘刚村长听后,脸上露出了几分思索的神色,他目光温和地望向李爱国,语气中透露出一种长辈般的关怀与询问:“李爱国同志,我理解你对农业的热情与追求,不过,为了确保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你的需求,我想确认一下,你是特别需要某种作物的菜种,还是说,无论是粮食作物的种子、蔬菜的种子,还是果树的种子,你都有意收集一些回去尝试种植呢?”

李爱国闻言,立刻挺直了胸膛,眼神中闪烁着对农业未来的憧憬与决心。他诚恳地回答道:“村长,您真是考虑周全。其实,我这次的请求确实有些贪心,但我的初衷是好的。我想着,我们城里的土地和气候条件虽然不算最佳,但总有那么几种作物是适合生长的。因此,我希望能够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作物的种子,无论是用于粮食生产的稻谷、小麦,还是日常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蔬菜如白菜、西红柿,亦或是能为村子增添绿意与果香的果树种子如桃树、梨树等,我都想要尝试。当然,我也知道,四五粒种子对于育种来说或许有些少,但我只是想先做个小规模的试验,看看哪些作物在我们城里能够成功生长并高产,之后再根据试验结果做进一步的调整与扩大种植。”

说到这里,李爱国稍微停顿了一下,观察着刘刚村长的反应。他继续说道:“村长,您放心,我深知这些种子对于贵村来说也是宝贵的资源,所以我会倍加珍惜。同时,我也愿意承担所有收集种子的费用,并承诺一旦有了好的种植成果,不会忘记你们刘家村的。”

刘刚村长听完李爱国的回答,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敬意。他深知这位年轻人在农业上的执着与远见,也乐于看到两个村子之间能够因此而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于是,他笑着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李爱国同志,你的想法很好,我支持你。我们刘家村会尽力为你提供所需的种子,希望你的试验能够成功,为你带来丰收的喜悦。”

刘刚村长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温暖与周到,他微笑着对李爱国说:“李爱国同志,既然你已经决定要尝试多种作物的种植,那我们就得尽快为你准备好这些宝贵的种子。这样吧,你在这里稍等片刻,我这就回村子里去,亲自挑选那些品质优良、适合你们城里气候条件的种子。同时,我也会安排村里的一个壮实的小伙子,陪你一起去竹林里砍几根合适的竹子,确保你能够满意而归。”

说罢,刘刚村长转身欲走,但又似乎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他停下脚步,再次叮嘱道:“哦,对了,李爱国同志,关于种子的数量,虽然你说每种只需要四五粒,但为了确保试验的多样性和成功率,我会尽量多给你准备一些,这样你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当然,如果后续你发现某些种子并不适合你们城里的环境,或者试验效果不佳,随时欢迎你再来,我们可以继续交流经验,共同寻找更适合的种植方案。”

李爱国闻言,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他连忙站起身,向刘刚村长深深鞠了一躬,表达自已的谢意:“村长,您真是太周到了!您的慷慨与帮助,让我深感温暖与鼓舞。请您放心,我一定会珍惜这些种子,用心去培育它们,争取早日看到丰收的景象。同时,也请您相信,一旦有了好的种植成果,我一定会第一时间与您分享。”

刘刚的目光在听完李爱国的话后微微一闪,似乎对即将展开的安排有着某种默契的认同。他拍了拍身旁名为“狗蛋”的年轻人肩膀,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坚定:“狗蛋,你等会儿带上二狗,俩人一块儿去后山砍些竹子回来,记得挑些结实的。”言罢,刘刚转身,步伐稳健地独自踏上了回村的小路,背影中透露出一种对日常事务的熟稔与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就在这时,村长点名狗蛋的那个男子。他的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眼神中闪烁着对李爱国的关注与尊重。他快步上前,轻声而又不失热情地对李爱国说:“李爱国同志,你好!我是村里的林管员刘强,听说你也想了解竹林的情况,我正好要出去巡林,就由我带你一起去砍竹子吧。咱们边走边聊,让你对村里的自然资源有个更直观的认识。”

李爱国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感激地点了点头,随即便跟上了刘强的步伐。两人并肩走在蜿蜒的小径上,沿途风光旖旎,鸟语花香,让初来乍到的李爱国不禁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约莫过了二十分钟,一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竹林映入眼帘。阳光透过密集的竹叶,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为这静谧的空间增添了几分神秘与生机。刘强停下脚步,指着眼前这片广袤的竹林介绍道:“这就是我们村引以为傲的竹林了,里面种类繁多,各有用途。你看那边,细长挺拔的是兰竹,它的韧性极佳,是制作家具和乐器的上乘材料;而这边这些,茎干匀称,正是编竹篓、竹篮的理想选择;还有那边带刺的,是刺竹,虽然不易亲近,但经过处理后,其坚固的枝条能成为很好的篱笆;至于那些色彩斑斓的,则是斑竹,不仅美观,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刘强一边讲解,一边引导李爱国深入竹林,让他亲手触摸、感受每一种竹子的独特之处。这次亲身体验,不仅让李爱国对竹林资源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他对这片土地上的勤劳与智慧充满了敬佩之情。

刘强说完那番话后,脸上露出了一丝放心的微笑,仿佛对李爱国的能力有着充分的信任。他轻轻拍了拍李爱国的肩膀,再次强调:“李爱国,等会你根据自已的需要,挑几根合适的竹子砍了就行。那我就先走一步,村里还有些事等着处理。”说完,刘强转身迈开大步,身影渐渐消失在竹林边的小径上,留下李爱国一人在原地,心中充满了对新任务的期待与好奇。

望着刘强离去的背影,李爱国深吸一口气,转身面向这片繁茂的竹林,眼中闪烁着决心的光芒。他首先拿出了那把锋利的砍刀,那是他特地从家里带来的,专为这次砍竹之行准备。他环顾四周,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与比较,最终选定了两根适合编竹篓用的竹子。这些竹子粗细均匀,节间较长,正是编织时所需的理想材料。李爱国挥动砍刀,随着“嚓嚓”几声脆响,两根竹子应声而倒,他熟练地削去枝叶,将它们整齐地摆放在一旁。

接着,李爱国的目光被一根特别引人注目的斑竹所吸引。这根斑竹长约三米,拇指般粗细,表面布满了自然形成的美丽斑点,显得尤为独特。他心想,这样的斑竹不仅可以作为观赏之用,或许还能在将来的手工艺品中派上用场。于是,他再次挥刀,小心翼翼地将其砍下,并同样进行了简单的处理。

但李爱国的探索并未就此停止。他深知每种竹子都有其独特的用途与价值,因此决定每种竹子都至少挖取一根作为样本,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特性与用途。他穿梭于竹林之中,根据之前从刘强那里听到的知识,一一识别并砍伐了兰竹、刺竹等不同种类的竹子。每砍下一根,他都会仔细地将它们捆绑在一起,确保在搬运过程中不会散落。

而在这个过程中,李爱国还展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能力——他拥有一个神秘的空间,能够将物品收纳其中而不占现实空间。在完成对所有选定竹子的砍伐与整理后,他迅速地将这些竹子一一收入空间之中,整个过程仿佛只是简单的挥手之间,既便捷又神秘。

做完这一切后,李爱国满意地拍了拍手,转身看向那三根他准备带回村子的竹子。他蹲下身,轻松地扛起它们,步伐稳健地朝村口走去。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身上,将他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也映照出他心中那份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资源的敬畏。

李爱国扛着那三根精心挑选的竹子,步伐稳健地回到了村口。夕阳已经西斜,天边染上了一抹淡淡的金黄,将整个村庄笼罩在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之中。他环顾四周,发现村长还未到来,心中不禁有些好奇,但随即又转念一想,可能是村长正忙着整理那些珍贵的种子吧。

于是,李爱国决定先找个地方稍作休息,同时等待村长的到来。他找了一块干净的大石头坐下,将竹子轻轻靠在一旁,然后等着村长。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远处传来了一阵沉稳的脚步声,李爱国抬头望去,只见村长满头大汗,手里紧紧抓着一个看起来沉甸甸的布袋,正急匆匆地向这边走来。村长见到李爱国已经等候多时,脸上露出了歉意的笑容,连忙加快了脚步。

李爱国同志,真是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村长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布袋递给了李爱国,“我按照你的要求,把我们村里和附近山上能找到的各种种子都搜集了一些,全部给你放到这个布袋里了。这些种子可都是我们村子的宝贝,希望能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李爱国接过布袋,感觉沉甸甸的,里面不仅装着种子,更承载着村长对他的信任与期望。他打开布袋的一角,只见里面五颜六色的种子琳琅满目,有的圆润饱满,有的细长尖锐,每一种都散发着生命的气息与希望的光芒。他不禁对村长的细心与周到感到由衷的感激。

“村长,真是太感谢您了!这些种子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李爱国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两张崭新的大黑十纸币,递给了村长,“这是二十块钱,虽然不多,但请务必收下,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村长见状,连忙摆手拒绝:“李爱国同志,你这是见外了。我们村子能有你这样的客人,是我们的荣幸。这些种子是我们自愿提供的,怎么能收你的钱呢?”

但李爱国坚持要把钱给村长:“村长,您就收下吧。我知道这些种子对你们来说也很珍贵,我不能白拿。而且,我后续可能还需要村里的帮助和支持,这些钱就当是我提前支付的感谢费吧。”

在双方的一番推让之后,村长最终还是收下了那二十块钱,但脸上却露出了更加真诚的笑容:“好吧,既然你坚持,那我就收下了。不过,你放心,我们村子一定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说完,两人相视一笑,那份因共同目标与信念而结下的深厚情谊,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李爱国与村长在温暖的夕阳下完成了温馨的告别仪式,两人握手间传递着彼此的尊重与感激。村长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李爱国未来工作的期许与祝福,而李爱国的眼中则闪烁着对未知探索的渴望与坚定。随着一声“再见”,李爱国转身,拿起那个装满珍贵种子的布袋,心中充满了对这份沉甸甸礼物的珍视。

他走到停靠在村口那辆略显老旧却擦拭得锃亮的自行车旁,小心翼翼地将布袋挂在车把手上,然后动手将三根竹子捆绑在车后座上。竹子的清新气息与布袋里种子的生命力交织在一起,仿佛预示着一段充满希望的旅程即将开始。

随着一声清脆的铃响,李爱国踏上了自行车,双脚用力蹬踏,车轮缓缓滚动,带着他离开了这个充满温情与淳朴气息的村庄。随着路程的延伸,周围的风景开始变换,从熟悉的农田、村舍逐渐过渡到更为自然的山林小道。

骑行了大约一段距离后,李爱国环顾四周,确认周围已无人影,他便悄悄施展了他的特殊能力——将布袋中的种子与两根用于编竹篓的竹子一一收入那个神秘的空间之中。这个动作迅速而无声,仿佛只是简单的挥手之间,所有的物品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对这份能力的自信与掌控,同时也对这份能力所带来的便利感到由衷的庆幸。

留下唯一一根三米长的斑竹作为此次行程的见证,李爱国再次骑上自行车,继续前行。这根斑竹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更加醒目而独特,它不仅代表了李爱国对自然的敬畏与喜爱,也象征着他即将踏上的新旅程的起点与方向。

随着车轮的转动,李爱国逐渐接近了那个他此行的目的地——四合院。这是充满古典韵味的建筑群落。

李爱国推着那辆承载着夕阳余晖与乡间风情的自行车,缓缓步入了四合院的大门。他的步伐不急不缓,显得从容而惬意,仿佛刚刚结束了一段轻松愉快的旅程。此时,四合院内一片宁静,只有偶尔传来的鸟鸣声和远处孩童的嬉笑声,为这古老的院落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刚一进院,李爱国的目光便与正站在院中,悠然自得的阎埠贵相遇了。阎埠贵是四合院里的老住户,也是一位见多识广、乐于助人的长者。他见李爱国归来,手中还推着自行车,车上还绑着一根竹子,不由得好奇地上前询问。

“哟,李爱国啊,你这是从哪里去砍来的一根好竹子?”阎埠贵笑眯眯地问道,眼神中充满了对李爱国手中那根竹子的兴趣与赞赏。

李爱国停下了脚步,转身望向阎埠贵,脸上露出了和煦的笑容。“三大爷,您可真是好眼力啊!”他边说边指了指那根竹子,“我这不是想着最近心情有些烦闷,就打算去钓钓鱼,散散心嘛。所以,就特意去山上砍了这根竹子,打算自已动手做一根鱼竿。”

说到这里,李爱国的话语中不禁流露出几分对即将展开的钓鱼之旅的期待与兴奋。他继续说道:“您也知道,自已亲手做的鱼竿,用起来才更有感觉,也能更好地享受钓鱼的乐趣。而且,山上的竹子质地坚韧,用来做鱼竿再合适不过了。”

阎埠贵听了李爱国的话,不由得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你说得对啊,自已动手,丰衣足食嘛。而且,用这样的好竹子做鱼竿,确实能增添不少乐趣。”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啊,钓鱼也是个技术活,得有耐心,有技巧。你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尽管来问我,我可是个钓鱼的好手呢。”

李爱国闻言,心中一暖,连忙向阎埠贵道谢。“那可真是太好了,三大爷。我正好有很多地方都不懂呢,到时候一定向您请教。”说完,他便推着自行车,朝自已的住处走去。而阎埠贵则站在原地,目送着李爱国的背影,眼中闪烁着对这位年轻后辈的期许与鼓励。

李爱国微笑着,继续推着自行车穿越过前院的门槛,踏入了四合院中更为宽敞的中院。中院是四合院的核心区域,也是邻里间交流互动最为频繁的场所。此时,正值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青石板路上,为这古老的院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一踏入中院,李爱国便感受到了邻居们的热情与好奇。几位大爷大妈正围坐在院中的老槐树下,手中或拿着针线活,或摇着蒲扇,悠闲地聊着家常。见李爱国推着自行车,车上还绑着一根竹子,他们纷纷停下了手中的活计,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向李爱国投来了询问的目光。

“李爱国啊,你这是从哪弄来的好竹子啊?”一位大妈率先开口问道,她的声音里充满了亲切与好奇。

“是啊,看这竹子挺直的,打算用来做什么呢?”另一位大爷也跟着附和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李爱国手中竹子的浓厚兴趣。

面对邻居们的热情询问,李爱国停下了脚步,微笑着向众人解释道:“大家好啊,这是我特意去山上砍来的一根竹子。最近想钓钓鱼,散散心,所以就打算自已动手做一根鱼竿。这竹子质地坚韧,用来做鱼竿最合适不过了。”

李爱国的回答简洁明了,却足以满足邻居们的好奇心。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有的还夸赞李爱国的手艺好,有的则分享起自已年轻时钓鱼的趣事,一时间,中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这样的氛围中,李爱国感受到了邻里之间的温馨与和谐。他一一回应着邻居们的热情招呼,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幸福。他知道,在这个四合院里,他不仅仅是一个租户,更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最终,在邻居们的祝福与期待中,李爱国推着自行车,带着那根即将成为鱼竿的竹子,缓缓走向了自已的住处。而中院里的欢声笑语,也随着他的离去,渐渐飘散在了夕阳的余晖之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