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善来打算推广的新养殖技术,是结合现代养殖理念与本地实际情况研发出来的。这种技术能够提高家禽家畜的养殖效率,提升肉质品质,还能有效预防多种常见疾病。她满心期待着这项技术能给百姓带来更多的收益,让大家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姜善来首先在将军府的后院进行了小规模试验。她引进了一批幼崽,按照新养殖技术的要求,搭建了合适的养殖棚,调配专门的饲料,严格控制养殖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照料,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家禽家畜长得膘肥体壮,成活率极高,肉质也十分鲜美。
看到试验成功,姜善来信心大增,开始筹备大规模推广。她在各地举办养殖技术讲习班,邀请农户前来学习。然而,推广过程并不顺利,许多农户对这种新养殖技术持怀疑态度。
“这新法子靠谱吗?咱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养的,也没出过啥问题。”一位年长的农户皱着眉头说道。
“就是,万一按这新方法养死了,我们可就损失惨重了。”另一位农户附和道。
农户们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新事物的接受总是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他们大多家境并不富裕,承担不起养殖失败带来的损失。姜善来耐心地向大家解释新养殖技术的优势,展示试验过程中的数据和成果,还承诺会在养殖过程中提供全程指导。但即便如此,愿意尝试的农户仍然寥寥无几。
姜善来意识到,单纯的讲解和承诺还不足以消除农户们的顾虑。于是,她改变策略,决定挑选一些比较开明、有影响力的农户,免费为他们提供幼崽、饲料和技术支持,让他们先行试养。如果这些农户成功了,其他农户自然会愿意效仿。
姜善来亲自挑选了几个村庄,与当地的村长沟通合作事宜。村长们对姜善来的想法表示支持,但也提醒她,要让村民们真正接受,还需要一些时间和实际行动。
就在姜善来积极推进试养工作时,宫廷中又传来了不好的消息。一位与王子逸不和的大臣,抓住了此次新养殖技术推广初期的缓慢进展,在朝堂上对王子逸进行弹劾,指责他支持姜善来推广一些不切实际的技术,劳民伤财,影响百姓生计。王子逸据理力争,向皇帝和大臣们详细解释新养殖技术的潜力和意义,但这位大臣却不依不饶,朝堂上一时间争论不休……皇帝坐在龙椅上,听着朝堂上激烈的争论,眉头紧锁。他看向王子逸,缓缓开口:“皇儿,你且详细说说,这新养殖技术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值得如此大费周章推广?”
王子逸赶忙出列,恭敬地说道:“父皇,这新养殖技术乃是姜善来姑娘精心钻研所得。经试验证明,采用此技术养殖,家禽家畜的生长周期可缩短近两成,且抗病能力大幅提升,肉质更加鲜美,产量亦能增加不少。推广开来,不仅能让百姓增收,还能丰富市场肉类供应,对国家经济发展大有裨益。如今初期推广缓慢,实因百姓对新事物心存顾虑,并非技术本身有问题。”
那位弹劾的大臣冷哼一声,不屑道:“太子殿下,空口无凭,试验结果安能作数?如今百姓多有抵触,这便是技术不切实际的铁证!”
姜善来听闻朝堂之事,匆忙赶来。她走进朝堂,向皇帝行礼后,不卑不亢地说道:“陛下,大臣所言差矣。新事物推广,百姓有疑虑在所难免。但我们己采取相应措施,挑选部分农户先行试养,待他们取得成效,其他百姓自会跟随。况且,我们承诺为试养农户提供全程指导与支持,尽可能降低风险。若因初期困难便放弃,实在可惜。”
皇帝沉思片刻,觉得姜善来与王子逸所言有理。但朝堂之上大臣们各执一词,若强行推进,恐难服众。他思索一番后说道:“此事关乎百姓生计,不可草率。这样吧,给你们三个月时间,让试养农户出成果。若真如你们所说,能给百姓带来切实好处,朕自会全力支持推广;若不然,这新养殖技术便就此作罢。”
姜善来和王子逸相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齐声说道:“谢陛下!臣等定不辱使命。”
退朝后,姜善来和王子逸立刻返回,加快试养工作的推进。他们亲自到各个试养村庄,监督指导农户按照新养殖技术操作。然而,就在他们满怀希望之时,其中一个试养村庄却突发状况。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引发了洪水,冲毁了部分养殖棚,一些家禽家畜被冲走,农户们顿时慌了神,对新养殖技术的信心也受到了极大打击…… 姜善来和王子逸该如何安抚农户情绪,挽回局面,确保三个月后能拿出成果,让皇帝和大臣们看到新养殖技术的可行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