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十年

第86章 鬼使神差

加入书架
书名:
青春三十年
作者:
草哲
本章字数:
6632
更新时间:
2025-07-07

在与邹兰花的母亲进行了一番轻松愉快的闲聊之后,邹丽荣便与对方客气地互道了再见。首到邹兰花的母亲缓缓离去,身影逐渐消失在视线之外,邹丽荣这才缓缓地、小心翼翼地展开了紧握在手中的那封电报,开始专注地、一字一句地阅读起来。她的目光在每一个字上停留,仿佛要从这些简单的文字中捕捉到更多的信息。

随着邹丽荣逐字逐句地解读着手中的电报内容,她的面部表情也随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当读到电报中提及林刚因高原反应不得不返回格尔木的段落时,邹丽荣的眉头紧锁,眼神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紧张与忧虑,仿佛心头的重石瞬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的手指不自觉地紧握电报,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内心的担忧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然而,当继续读到林刚与邹兰花夫妻俩在格尔木意外重逢的喜讯时,她的神情瞬间转为轻松,嘴角微微上扬,眉宇间洋溢着明显的欢喜与宽慰,仿佛一缕阳光瞬间驱散了心头的阴霾,紧握的手指也渐渐放松,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从邹丽荣阅读电报时表情的微妙变化中,不难推断出邹兰花并未完全按照林刚之前的叮嘱来编辑电报内容。实际上,这也并不能完全归咎于邹兰花,毕竟作为女性,她深谙邹丽荣内心深处渴望了解真实情况的迫切心情。

在邹兰花看来,与其像林刚那样发送一些带有善意却略显敷衍的谎言,试图以此来减轻邹丽荣的担忧,倒不如坦诚地将事情的真实经过一五一十地告知邹丽荣,这样反而更能让她安心,也更能体现出家人之间应有的信任与支持。

邹兰花深知,真诚的沟通远比表面的安慰更能抚平亲人的焦虑,而这份坦诚也恰恰是家人之间深厚情感的最好体现。她相信,只有通过真实的交流,才能让彼此的心灵更加贴近,才能在面对困难时给予对方最坚实的支持。

就这样,邹丽荣在经历了跌宕起伏、犹如过山车般剧烈的情感波动后,终于艰难地、一字一句、小心翼翼地、仿佛捧着珍宝般地读完了整封电报。

尽管这封电报给她带来了如此复杂多变、难以言喻的情绪体验,从最初的紧张忧虑、心神不宁到后来的欢喜宽慰、如释重负,但对于此刻的邹丽荣而言,它无疑是一份珍贵无比、难以替代的心灵寄托与慰藉。

在这份来自遥远地方的宝贵消息中,她感受到了内心深处那份久违的平静与安宁,仿佛一股清泉缓缓滋润了她那早己干涸的心田,带走了所有的焦躁与不安。

毕竟,这封电报至少传递了林刚的最新近况,详细地告知了他在远方的一些生活细节和工作进展,从日常起居到工作中的点滴成就,这也让邹丽荣深切地感受到,在为改善家庭生活而辛勤努力、不懈奋斗的道路上,她并非孤军奋战、孤立无援,还有林刚这样一个坚实可靠的后盾在默默支持、不懈奋斗。

邹兰花寄给自己的电报内容,字里行间充满了关怀与鼓励,每一句话都像是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了邹丽荣的心田,让她不禁有一股暖流在内流动,温暖了她冰冷的心房,驱散了所有的阴霾,让她在疲惫和困顿中重新找到了坚持下去的力量和勇气。

读完电报的邹丽荣,内心深处悄然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温暖与安慰,仿佛之前所承受的那些不甘与委屈,在这一刻都被无形的力量轻轻擦拭,消散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与释然。

她的眼眶微微湿润,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始终没有落下,嘴角却不自觉地扬起了一抹微笑,心中那份久违的踏实感如同坚实的基石,让她感到无比的安心与满足,仿佛所有的艰辛与等待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而正当她还沉浸在这份突如其来的喜悦与感动之中,心中荡漾着难以言喻的温暖时,邮政局那扇厚重的大门口恰巧驶入了一辆她再熟悉不过的运输车。

对于经常出入邮政局、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了如指掌的邹丽荣来说,这辆车的用途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仅是一辆普通的运输车,更是承载着无数家庭间相互牵挂、传递深情的信件的重要工具,是连接亲人们情感的重要纽带,承载着无数人的期盼与希望。

目睹这辆车的到来,心情大好的邹丽荣不由自主地停下了原本匆匆的脚步,愣愣地站在原地,目光紧紧追随着工作人员从车上卸下那一封封满载深情、寄托着无尽思念的信件。

她的心中突然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期待与憧憬,仿佛这些信件中也会有一封是来自远方的林刚的,带着他的问候与关怀,再次温暖她的心房。

几乎是出于一种难以言喻的本能驱使,邹丽荣几乎没有经过任何深思熟虑,便不由自主地迈步向前,几乎是下意识地脱口向邮政局的工作人员询问了一个连她自己都感到颇为意外的问题。

“请问,这里面有没有从遥远的拉萨寄过来的信件或者电报呢?”邹丽荣带着一丝隐隐的期盼和微弱的希望,语气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紧张与期待,眼神中闪烁着渴望与希望交织的光芒,仿佛在黑暗中寻找那一丝微弱的曙光。她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无尽的期盼和深深的牵挂。

面对邹丽荣提出的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邮政局的工作人员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特别的神情或惊讶的反应,因为在这样一个繁忙的邮政局工作久了之后,他们早己习惯了类似的询问和焦急的等待。

毕竟在那个通讯并不发达的年代,书信的传递速度非常缓慢,有时一封信件需要经过数日甚至数周的时间才能辗转到达目的地,因此人们为了能够尽快获得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最新消息,往往会选择在邮政局的门口耐心地守候,仿佛在“守株待兔”,期待着那一封封承载着深深思念与无尽牵挂的信件或电报的到来。

而且,由于邹丽荣经常来邮政局办理各种邮寄和接收的业务,时间一长,她与这里的一些工作人员己经变得相当熟悉,彼此之间早己混了个脸熟,甚至有时还会在等待的间隙聊上几句家常,建立起一种默契与信任。这种熟悉感和信任感,使得邹丽荣在面对这些工作人员时,能够更加自然地表达出自己的期盼和心情。

因此,当邹丽荣再次提出这样的询问时,工作人员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意外,而是带着职业的微笑,温和地点了点头,语气平静而坚定地说道:“我记得应该是有的,你稍微等一下,等我将这些堆积如山的信件逐一分类整理好之后,就帮你仔细找一找。”工作人员一边忙碌地处理着手中的繁杂事务,一边转过头来,用温和而耐心的语气对着邹丽荣说道,仿佛在安抚她那颗急切跳动的心。他的态度从容不迫,显得极为专业和敬业,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安心。

原本邹丽荣上前询问这件事时,内心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毕竟根据之前邹兰花寄过来的电报上的时间来推断,林刚到达拉萨之后,至少也需要两三天的时间才能有机会发出他的消息。

然而,当她听到工作人员语气中透露出肯定的回答时,她的心中瞬间燃起了强烈的期待之情,仿佛一盏希望的明灯在黑暗中骤然点亮,驱散了她心中的阴霾,让她看到了一线光明与希望。这种突如其来的信心,让她原本忐忑不安的心情逐渐平复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期待的宁静。

没过多久,邮政局的工作人员便以极高的效率完成了信件的分类工作。他随即热心地转向邹丽荣,脸上带着一丝关切的神情,温和地询问道:“请问,你要找的收件人是谁的信件呢?是寄给你的吗?”

“是的,是我本人的。”邹丽荣迅速而坚定地回答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和期待。她的眼神紧紧地盯着工作人员,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那好,你稍等片刻。”说完,工作人员便走向了一摞相较于周围其他信件堆要少得多的位置,开始仔细地查找起来。

他的目光在每一张信封上快速而细致地扫过,动作娴熟而认真,仿佛在寻找一件珍贵的宝物。没过多久,他便从中抽出了一张专门用于发电报的纸张,脸上露出了欣慰而满足的笑容。“找到了,这就是你要的电报。”工作人员将手中的电报递给了邹丽荣,语气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喜悦,仿佛自己也为这份消息的传递感到由衷的高兴。

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电报,邹丽荣一时间竟然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之前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随口一问,没想到竟然真的收到了林刚的电报。这种意外的幸运,让邹丽荣的心中涌起了难以言喻的欣喜之情,仿佛一股暖流迅速流遍全身,带给她无尽的温暖和希望。

她的手微微颤抖着,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她不禁在心中默默感慨,这样的幸运概率真是难得一遇,仿佛是命运的特别眷顾,让她在最需要的时候得到了这份珍贵的消息。邹丽荣紧紧握着电报,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这份幸运的深深感激,仿佛这份电报不仅是林刚的消息,更是她心中那份坚定信念的象征。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