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升月落,天气渐渐转凉,早起出门,路边的野草己挂上白霜。
沈清然这些天没什么事就往山上,县里跑跑,给家里弄些东西。
保准这个冬天舒舒服服的窝冬。
这一天是队里分梨的日子,队里的梨早几天成熟了,这两天己经组织队员把梨都摘下来了。
大壮几个知道今天队里分梨,一大早就爬起来了,在屋里等着沈清然起来和她一起去。
沈清然醒了看他们早早就起来了,忍不住眨眨眼,她平时应该没有虐待他们吧,水果她去县城带了好几次了,至于这么早起来嘛?
不过她也没纠结这个,小孩子嘛,总是有千奇百怪的想法,她小时候也这样奇奇怪怪的。
她拿了些小米,煮个红枣南瓜小米粥,蒸了几个红薯,交代几个孩子在家起来了可以看看连环画,饿了就先吃些饼干,待会就吃早餐了,就出去打猪草了。
回来之后再煎几个葱花鸡蛋饼,早餐就这样完成了。
大壮在饭桌上忍不住问,“妈,待会要分梨了吧,我们家能分多少梨啊?”
“今年梨算是丰收了,估计能有个十多斤吧。”
“十多斤啊,我听大牛说,爷奶家能分七八十斤呢。”大壮摸摸脑袋,失落了。
“你爷奶家这么多人干活呢,我常年打猪草,工分才多少,能有这么多,还是因为算了你们的人口呢。”
“唉,爸要是在家就好了,我们家也不至于这么少的工分。
大牛说前些天大大爷给他骑大马呢,三蛋他爹会给他抓麻雀吃。
妈,我爸如果在家也会给我们骑大马,抓麻雀吗?”
他这么一说,大丫和二壮也齐齐看了过来。
沈清然眼神温柔地看着几个孩子,然后慢慢说出,
“你们爸虽然不在家挣工分,但是他每个月的工资不是都寄回来了吗?
我每个月都至少去一次县城拿钱回来啊,还给你们买了肉和其他好吃的,这些都是你们爸寄钱回来,我去县城买得呀。
至于骑大马,抓麻雀,我觉得你们爸应该是会的,等他回来了你们可以让他做这些事,或者你们有其他想让他做得,也可以告诉他。
他虽然不在家,但是每次寄信回来都有问你们好不好,他也是很惦记你们的。
我们分得梨是不多,但是我们可以用钱和队里换一些多出来的梨啊,你们要是喜欢吃,我们就多换一些,到时候做成冻梨慢慢吃。”
“好啊好啊,这下我们能吃个够了。”
“是啊,我们多换一些,等爸回来也给他吃,可是他什么时候回来啊?”
大丫心思细腻,还惦记着她爸呢。
“你们爸之前寄信来了,说是可能过年会回来一趟,但是还不确定,我也没有告诉你们,过几天我去县城一趟,估计你们爸这次来信就知道了。
你们不是要换梨吗?还不赶紧吃,待会人老多了。”
几人点头,埋头苦干。
吃好了之后沈清然检查几人衣服,看冻不着才给带出去。
虽然才是初冬,但是风己经挺大了,吹在身上冷得很。
到了大晒场果然己经不少人在了,因为这次是分梨,小孩子很多,在晒场上跑来跑去,热闹的紧。
大壮他们也碰到了自己的小伙伴,就跟着小伙伴们去追逐打闹了。
沈清然前面是几个年纪大的婶子,她们凑在一起在讲八卦。
沈清然便悄悄地靠近了一点点,把耳朵竖起来。
“唉,你听说没,那牛棚又来新人了,还是个教授呢。”一个胖胖的大娘说。
沈清然认识,这是大花婶子,但是有点胖,大家都叫她胖婶,胖婶也喜欢这个名字。
这时候胖是有福气的象征,胖婶觉得这个名字有福气。
“教授啊,那是个啥啊?”这是瘦瘦高高的秋香婶子。
“听说是教大学生的老师呢。”胖婶特意去打听过了。
“大学生的老师啊,那不是比状元还厉害的状元嘛。咋还被打成坏分子了呢?”秋香婶子不解。
“我知道我知道,听说是这个教授有亲戚在国外呢,他还当众说了反动的话,被学生们抓住批斗然后才送到咱们这边的。”
穿着蓝色花布衣裳的翠花婶子插话道,她也听说这个事了,可得和姐妹几个好好唠唠。
“啊,是这样啊,我还以为是有亲戚在国外才送咱们这来的呢,翠花,你咋知道得这么清楚啊。”
胖婶的信息没有翠花婶子的劝阻,正疑惑呢。
“小胖啊,你知道的那都是传了几道的了,我可是听兰花说的呢,她说大队长和她说得,那还有假。”
翠花婶子冲几人挤眉弄眼。
“那是不能有假,那咱们可得离远点,不能被坏分子粘上了,那可了不得了。”
秋香婶子害怕了,她可是八代贫农,妥妥的好分子,可不敢招惹。
“可不是嘛,兰花把话告诉咱们也有这个意思,让咱们离远点,别惹一身腥。
她还说这样的坏分子,公社那边时不时会来人看的,要是被看见和坏分子有瓜葛,就得一起去住牛棚了。”
胖婶和秋香婶子听了更是连连摇头说要离坏分子远一点。
沈清然对这个坏分子倒是知道,她记忆里女主偶然帮过他,然后他回去之后也回报了女主,让女主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不过具体的也不清楚,原身的记忆里也是听说的这个事情。
秋香婶子听了她们的八卦,也有八卦和她们分享。
“过段时间怕是又有知青来了呢,我听老李头家的说大队长让他过段时间陪他去公社一趟。”
“怕是,不然这都马上猫冬了,没啥事干嘛让老李头跟着去公社一趟。”
胖婶点点头赞同她。
“那大队长可得愁坏了,知青点就这么点空间,哪里还住得下啊。”
“那怕是要在知青点旁边新建一个房子才能住的下,这时候来,土都马上要冻硬了吧,要是建不了房子,估计是让去老乡家里住一段时间呢。”
“我可不想让知青来家里住,尤其是新来的,麻烦得很,总能惹出些事情来。”
沈清然轻扬嘴角,知青初来乍到,都还停留在自己是城里人的思想,原身之前也是这样。
对于乡下的生活很是不适应,到后面才慢慢接受了。
刚来的时候也没少惹麻烦,和知青点的人合不来也没少吵架。
现在想来,虽然不太美好,也是一段值得回忆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