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壮好奇地问:“妈,你找我爷奶什么事啊?”
沈清然:“等晚上你就知道了,快去吧。”
大壮只能摸摸他的脑袋瓜子,然后下炕去他爷奶家了。
让大丫和二壮自己玩,沈清然打算今天把她的稿子完结掉,然后寄出去。
今天可是花了不少钱,光出不进可不行,鬼知道那个徐常松靠不靠谱。
而这时的部队,徐常松也收到了包裹,徐常松刚听见门卫说有他的包裹还疑惑是谁寄来的。
看来包裹上的名字才知道是他媳妇,不过他媳妇之前都没有给他寄东西,怎么今年寄了。
徐常松想了想,自己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前几年孩子还小,今年两个大的五岁了,小的也三岁了,所以他媳妇能抽出些时间来了。
这可真是一个完美的理由,让沈清然知道一定会给他点个赞。
徐常松把包裹提回了宿舍,几个舍友先他一步回去了。
几个舍友看见他提了一个包裹进来,就催着他拆开看看里面是什么。
看见是菌菇酱很是开心,食堂的是大锅菜,虽然算不上难吃,但也绝对不好吃。偶尔能有个其他吃食换换口味不知道多好。
徐常松也不是小气的人,当场就拿出了两瓶,打算带去食堂大家一起吃。
带去食堂的这两瓶回来的时候肯定就是个空的不能再空的空瓶子了。
徐常松看着这几瓶菌菇酱,也有些想家了,父母估计又老了些,他媳妇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变化,几个孩子肯定都长大了不少,也不知道还认不认识他。
徐常松在那里想家,可他的家里人完全没有想起他。
徐父徐母这两天也没有去上工,他们年纪大了,秋收这么拼的确是累着了。
听见大壮跟他们说说沈清然让他们晚上去吃饭,说是有事还在那问大壮是啥事。
大壮就把沈清然的话回给他们,等晚上吃饭的时候就知道了。
徐母放心不下,在屋里坐下又站起,还是没忍住,等不到晚饭再过去了,嘱咐家里不要留她的饭之后就往沈清然家去。
徐父也着急,看徐母走了,就牵着大壮一起往他家去。
沈清然没想到她就说了一个有事,老两口就首接过来了。
老两口来的时候沈清然还在写稿子,幸好沈清然昨天晚上就构思好了结尾,今天首接写上去很快。
沈清然看见他们来了,就说:“爹,娘,你们来了,先坐,我这里还有一点,很快就好了。”
徐父徐母看她在写东西也不敢打扰,就默默的在炕边坐下了。
大丫看爷奶来了,就拿了两个碗,装了一点茶壶里的糖水给他们。
徐父徐母还以为是凉白开,没想到是甜的,喝了一口就不喝了,徐母就说。
“大丫,怎么是糖水啊,奶不喝了,给你喝啊。”
徐父也要把他的糖水给大壮。
大丫和大壮连忙拒绝。大壮向来性子急,说话也比大丫快,大丫还没开口,大壮就“爷,奶,你们喝,家里还有,我妈她每天都泡一壶糖水给我们呢。”
徐母有点懵了,天天喝,也太败家了。
正好这时候沈清然也写好了。就回她,
“没有天天给他们泡,只是之前不是秋收嘛,我担心他们身体吃不消,所以才每天给他们泡糖水。
这不是秋收刚过没两天嘛,我寻思着给他们再喝两天,补补身体。”
见她写完了,徐母赶紧问她:“补补身体也行,对了,你找我们什么事啊?”
“我记得老屋不是有一辆板车嘛?我明天打算去县城买点东西,想让你们两个陪我一起去。”
“什么东西啊,要用板车去装啊。”
“很多啊,锅,棉花,还有布料,毛线还有白面和肉。”
“你怎么买这么多东西,而且你没有票吧。”徐母问她。
“不要票,是我一个远房亲戚,他有门路,搞了一些东西来这边,可以给我分一些。”
“真的假的,不要票,可靠吗?。”
“那肯定可靠啊,我们可是实在亲戚,不要票,但是更贵一点,但是在他那里更安全不是吗?机会难得,爹娘,你们要不要买点。”
“要,但是我现在还不知道要什么,得好好想一下家里缺啥,明天和你一起去了再说行吗?”
“行,不着急,明天再说也一样。”
“就这事是吧,行,我们知道了,你晚上打算吃什么,我给你帮忙。”
沈清然打算今晚把鱼给吃了,摘点豆角做个豆角焖肉,再把一半骨头给炖汤。
沈清然心里安排好了菜单也就报了出来:“我买了鱼,可以做个红烧鱼。
爹,那条鱼我让买鱼的给我收拾了一下,但是没收拾干净,你帮我再收拾一下呗。
后院还有一些豆角,家里还有五花肉,再做个豆角焖肉,娘,你去摘些豆角来,让大壮和大丫帮着你把豆角择段。
我还买了些棒骨,晚上炖个骨头汤。”
徐父应声:“行,鱼在哪,我去收拾。”
“就在厨房,一进去就看得见。”
徐母则是觉得有些浪费,说:“我们随便吃点就好了,把肉留着你们慢慢吃。”
“不至于,就当是你孙子孝顺你们了。”
徐母也就是客气客气,听她这么说就去摘豆角去了。
沈清然就去把两斤五花肉给切了,然后把骨头洗洗,放砂锅里面炖上。
然后沈清然就拿白面做了饼子,沈清然本来是打算做混合面饼子的,但是正好今天徐父徐母在。
她之前那段时间都是做的白面,他们来了就换成了混合面
万一哪个孩子嘴大问她怎么不吃白面饼子多尴尬啊。
所以还是做成了白面饼子。
反正都吃了这么多天了,也不差这一天。
等她把汤炖上,徐母也拿着择好的豆角进来了。
“老三媳妇,家里的鸡没了,你要换两个补上吧。”
徐母一说这事,沈清然就想起来了,她也惦记着呢,“我记着呢,但是过两天在村里问问,有没有哪家孵了小鸡崽子,换两只回来养。”
“我记得村头你春花婶子家好像这两天孵了小鸡崽,你做饭,我去问问。”
“唉,娘,你带钱去,多换两只,怕养不大。”
沈清然拿出五毛钱塞给她。
徐母也没有推辞,反正也是给她办事,给钱是应该的,她垫钱也不太好,都分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