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长安城附近的村落,更是焕然一新。
原本破旧不堪的土坯房,大多被整齐的砖瓦房取代,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间。
村里的道路不再是泥泞不堪,而是铺上了平整的石板,雨天也不再担心一脚泥。
村头的老槐树下,一群村民正围坐在一起闲聊。
王大爷吧嗒着旱烟,感慨道:“想当年,咱这村子穷得叮当响,年轻人都不愿意待,都往外跑。
现在可好了,那什么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太大了。”
一旁的孙大娘接过话茬:“是啊,我家那孙子,以前在长安城里做工,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
现在咱村北头有了新作坊,他回来在厂里上班,每天都能回家,还能照顾家里。”
这时,年轻的小李兴奋地说道:“我在厂里学了不少新技术。
现在咱村里也能自己生产一些简单的农具了。
而且长乐商行还来咱村里收购农产品。
价格比以前高多了,咱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来了。
他们穿着崭新的衣服,背着漂亮的书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孙大娘看着孩子们,笑着说:“现在的娃娃们可真是幸福啊。
学校建得又大又漂亮,还有那么多好老师教他们知识。
不像我们那时候,连个读书的地方都没有。”
王大爷点点头:“是啊,教育可是大事。
现在孩子们有了好条件,将来肯定能有出息,当大官!”
说话间,村里的广播响了起来:“各位父老乡亲们注意了,下面将播报今天的长安日报……”
或许是因为大唐的人口不多,又或许是因为现代那边带来的科技与成果太过发达。
仅仅两年时间,大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里的广播声刚落,原本安静的氛围瞬间又热闹起来。
王大爷磕了磕烟袋,眯着眼睛说道:“这长安日报里不定又有啥新鲜事儿呢。
你们说,咱这日子越过越红火,是不是以后还有更多想不到的好事儿等着咱?”
孙大娘笑着接口:“那可不,现在这世道变化快得很。
就说咱这村子,以前谁能想到能变成现在这样,要啥有啥。
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咱都能像城里人一样,住上那西合院呢!”
大家正说得热闹,突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众人纷纷伸长脖子张望。
只见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骑着快马,一路飞奔而过。
嘴里还不停地喊着:“捷报!捷报!陛下率领王者之师凯旋而归啦!”
信使的声音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人群中激起了千层浪。
村民们欢呼雀跃,纷纷涌向村口,准备迎接这盛大的时刻。
不一会儿,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一支威武雄壮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奔驰而来。
走在最前面,骑着高头大马的,正是在草原征战了足足两年,刚刚凯旋而归的李世民。
他身着金色战甲,头戴红缨头盔,目光坚定而威严,身上散发着一股令人敬畏的王者之气。
紧跟在李世民身后的,是随军出征的文武大臣们。
经历这两年的风霜,众人虽看上去显得更加苍老与萧瑟。
但那眼神中闪烁的光芒却愈发坚定,似藏着千军万马的气势与对未来的笃定。
军队越行越近,马蹄声如雷鸣般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
将士们身上的战甲虽己布满征尘,却依旧散发着令人胆寒的肃杀之气。
当军队经过村口时,村民们纷纷行礼,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嘴角含笑,微微颔首,洪亮且带着亲和力的声音回应着村民们:
“乡亲们免礼!朕见这村子一片祥和、生机勃勃,心中甚慰呐!”
言罢,他轻轻一夹马腹,继续带领着队伍前行,目光却忍不住在村子各处流连。
这些可都是他的治下之民,也是他大唐盛世的象征呐。
此刻,他己经迫不及待要回到长安城,去见那些他朝思暮想的人儿了。
过去了这么久,长乐应该出落的更加亭亭玉立,也该正式成婚了。
小城阳也长大了,到了赐婚的年纪了。
还有小兕子,不知那小丫头是不是又长高了许多,还是像儿时那般爱撒娇。
当然,还有观音婢、青雀、稚奴……
李世民轻轻一拍马背,加快了行进的速度。
身后的大军如一条钢铁洪流,紧紧跟随,马蹄声震得地面都微微颤动。
这些年的征战北疆,并未如同李世民料想中那般一帆风顺。
在他的原定计划中,仅需贞观九年一年的时间,便可以彻底平定北疆。
然而,北疆的疆域之大,及敌人的狡猾,却大大出乎了李世民的预料。
即便李世民此次出征配备了对讲机、电台、甚至热气球这样的先进装备。
可北疆那广袤无垠的草原、复杂多变的地形,还是给唐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那些游牧民族如同草原上的幽灵,来去无踪。
他们熟悉每一寸土地,常常利用地形优势与唐军周旋。
当唐军凭借热气球在高空侦察到他们的踪迹,准备发起攻击时,他们却能迅速消失在茫茫草原之中。
也正因此,兴兵五十万的李世民足足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终于在贞观十一年的九月初九,彻底歼灭了最后一支负隅顽抗的北疆游牧残部。
奠定了未来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大唐北疆的和平与安宁。
而在这两年多的光阴中,让李世民印象最为深刻,同时也影响最为深远的。
就要数贞观九年五月初西那封李丽质发来的电报了。
那封电报上的内容,正是李宽曾与李丽质提及。
是否要引进后世经过现代化教育培养的人才,来加速大唐工业化进度的问题。
在发来这封电报的同时,李丽质同样陈述了当年大唐正面临的诸多困境与机遇。
彼时,大唐虽国力渐盛。
但工业基础薄弱,诸多技术仍停留在较为原始的阶段,与后世相比,犹如萤火之于皓月。
却又遭遇了大唐第一次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使得刚刚蓬勃发展的商业贸易遭受重创。
物价飞涨,百姓生活困苦,不少作坊和商行纷纷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