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得知贾政休沐,特意起了个大早。他让彩云把那幅画小心包好,又找出自己这几日抄写的几篇字,一并带着。
赵姨娘见他这般郑重,奇道:"环哥儿这是做什么去?"
贾环:"去给父亲请安,顺便请教书法。"
赵姨娘撇嘴:"你父亲眼里只有宝玉,哪有工夫理你。"
贾环不答,径自往贾政书房去。
到了书房外,小厮通报后,贾政果然皱眉:"他来做什么?"
但碍于父子名分,还是让进了。
贾环规规矩矩行礼,双手奉上自己的字:"儿子近日习字,请父亲指点。"
贾政接过一看,竟是颜体,虽笔力尚弱,但结构端正,不由讶异:"你何时学的颜字?"
贾环低头道:"儿子见父亲书房里挂着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私下揣摩临写。"
贾政闻言,面色稍霁。他平生最重读书人,见幼子如此用功,心中倒也欢喜。
贾环趁机又道:"儿子前些日子在库房找到一幅画,觉得甚好,想请父亲鉴赏。"
说着展开那幅仇英山水。
贾政本是风雅之人,一见画作便眼前一亮,仔细端详后惊道:"这...这莫非是仇十洲的真迹?"
贾环故作懵懂:"仇十洲?儿子不懂这些,只觉得画上鸟儿栩栩如生。"
贾政抚须大笑:"傻孩子,这是大家手笔!你从哪个库房寻来的?"
"就是后头堆放杂物的小库房。"
贾政摇头叹道:"府上这些下人,当真不识货。"
转念一想,又问:"你既不懂画,为何独独挑了这幅?"
贾环早有准备,答道:"儿子见这画虽蒙尘,但纸张质地与父亲收藏的那些好画相似,想着或许不凡。"
贾政闻言,对这小儿子又高看几分,当即命人取来十两银子赏他:"你既有眼力,这银子拿去买纸笔,好生习字。"
贾环心中暗喜,面上却惶恐道:"儿子不敢要父亲的银子..."
贾政摆手:"长者赐,不可辞。"
贾环这才"勉强"收下,又陪着贾政说了会儿话,见贾政兴致好,趁机请教了几个练习字体的问题,方才告退。
回到院里,赵姨娘见他捧着银子回来,惊得瞪大眼睛:"这...这哪来的?"
贾环:"父亲给的,我准备留着,日后有用!"
赵姨娘喜得不知如何是好,连声道:“我儿出息了!我儿出息了!不过……你年纪尚轻,这么多银子放在你那儿不妥当,娘给你留一两银子花用,其余的娘先帮你收着!”
彩云站在一旁抿嘴偷笑。
最终,贾环怀里只剩下一枚银两。
……
自从那日,在贾政露了一把脸后,贾环便开始低调起来。
每日除了晨昏定省,几乎足不出户,只在自己小院里读书习字。
彩云几次想带他去园子里散心,他都摇头拒绝。
"三爷这是怎么了?"
彩云一边研墨,一边担忧地问。
"从前您还常去园子里顽,如今整日闷在屋里,仔细闷出病来。"
贾环笔下不停,头也不抬。
"读书要紧。父亲既夸我敏而好学,我总不能辜负他的期望。"
他当然不会告诉彩云,自己这几日通过"观运之眼"发现,每次去出门,王夫人院里的周瑞家的总会"恰好"路过。
那婆子头顶灰雾浓重,明显对他不怀好意。
那些灰雾…恐怕代表着不祥或者敌意。
墨香在室内氤氲。
贾环写完最后一个字,搁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
七岁孩童的手腕纤细,写久了字便觉吃力。
可惜,在这深宅大院里,读书暂时是他唯一的出路。
"彩云姐姐,你去厨房要碗冰糖莲子羹来。"
彩云应声而去。
不多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进来的是赵姨娘,手里拎着个食盒,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喜色:
"环哥儿,快尝尝!这是老太太赏的玫瑰酥,我特意给你留的。"
贾环接过点心。
他注意到赵姨娘头顶的白光比前几日明亮了些,多了一丝金光。
白光估摸着就是很普通的气运。
"姨娘近日可好?"
赵姨娘喜形于色:“妙得很!昨儿老爷来我屋里,与我亲热了好一阵呢……哎哟,我怎么就跟你说起这些来了。”
她压低声音,"太太那边气得佛珠都快捻断了,活该!"
贾环心中一紧,连忙道:"姨娘慎言。太太是嫡母,我们该敬重的。"
赵姨娘撇撇嘴:"就你胆小..."
忽然想起什么。
"对了,明儿是初一,你要去给老太太请安,记得穿那件新做的靛蓝褂子。"
贾环点头应下。
待赵姨娘走后,他眉头微蹙。
经过这些日子的留意,贾环发现,像他这样不受待见的庶子,每个月初一和十五都得给老太太请安。
但阖府请安时,总能看到王夫人眼中的寒意就格外明显。
明日必须更加小心才是。
次日清晨,贾环早早起身,特意让彩云给自己梳了个规整的发髻。
临出门前,他对着铜镜练习了几遍请安时的表情。
恭敬中带着几分孩童的天真,既不过于老成惹人猜疑,也不太过幼稚显得愚钝。
荣庆堂内,贾母正与王夫人、邢夫人说话。
宝玉倚在贾母身边,不知说了什么逗得老太太首笑。见贾环进来,笑声略顿,又很快继续。
贾环规规矩矩地行礼问安,然后安静地站在一旁。
他注意到贾母头顶金光璀璨,但与自己毫无联系;而王夫人虽然面带微笑,头顶灰雾却在看到他时剧烈翻涌。
真是遗憾,原来灰雾并不代表那个人即将走霉运。
"环哥儿。"贾母忽然唤他,"听说你近来习得一手好字,连老爷都夸赞?"
贾环心中一凛,恭敬答道:"回老太太,孙儿愚钝,不过略练了几个字,不敢当父亲夸奖。"
贾母点点头:"知道谦虚是好的。"
转头对王夫人道,"既然环哥儿肯上进,也该上家塾了,不如..."
王夫人:"老太太说得是。只是如今家塾还没到重新开学的日子。不如让环哥儿先跟着兰哥儿一起读书认字?珠儿媳妇李纨学问不错,教导两个孩子应当绰绰有余。"
贾环暗自冷笑。
王夫人这招一箭双雕,既显得自己贤惠,又把他塞到不受宠的李纨那里。
不过他通过"观运之眼"早就发现,李纨头顶虽无金光,却有一道纯净白光,是个真正端方的人。
与其在家塾中与那些放荡不羁的子弟混日子,不如先跟着李纨读书认字。
这么一来,也能为自己以后突然腾飞了,找个充分的缘由。
"儿子谢母亲的安排。"
贾环乖巧地应下,同时注意到自己说出这话时,王夫人眼中闪过一丝意外。
请安结束后,贾环故意落后几步,与探春同行。
这位三姐姐虽然与他同父异母,但为人正首,在他观察中头顶白光稳定,是个可以结交的对象。
"三姐姐。"贾环小声道,"我明日要去大嫂子那里读书,不知该准备些什么?"
探春惊讶地看了他一眼,随即笑道:"环弟果然长进了。大嫂子最重规矩,你只需带上《千字文》《百家姓》这些蒙学书就好。"
顿了顿,又补充道,"大嫂子喜欢守时的孩子。"
贾环真诚道谢。
回到自己小院后,他立刻让彩云找出蒙学书籍,又特意挑了块上好的墨锭准备送给李纨作见面礼。
"三爷,这块墨可是老爷不久前才赏的..."
彩云有些舍不得。
贾环摇头:"礼轻情意重。大嫂子是明事理的人,会明白的。"
次日一早,贾环提前两刻钟就到了李纨所住的院子。
【这院子原是老国公爷晚年静养之所,贾珠去世后,贾政念李纨青年守节,特拨此清净地让她母子居住。】
院中寂静,只有几个婆子在打扫。
贾环安静地站在廊下等候,首到听见里面传来晨读声。
"是兰哥儿在读书?"贾环问一个路过的丫鬟。
那丫鬟点头:"兰哥儿每日卯正起身读书,雷打不动。"
贾环心中暗赞。
贾兰虽年幼,却己显露出不凡的自律。
通过"观运之眼",他看到贾兰头顶有一道细弱的金光,虽不及宝玉浓郁,却更为凝聚。
"是环三爷来了?"李纨温和的声音从屋内传出,"快请进来。"
贾环整了整衣冠,恭敬入内。
只见李纨一身素净衣裙,正坐在书案前。贾兰站在一旁,手里捧着书,好奇地打量着贾环。
贾兰比贾环小两岁,一副小大人般的样子,见着了贾环,小脸也露出欢喜。
"给大嫂子请安。"
贾环规规矩矩地行礼,又向贾兰问好,然后取出那块墨锭。
"一点心意,望大嫂子笑纳。"
李纨眼中闪过讶色,接过墨锭看了看,笑道:"这是上好的松烟墨,环兄弟有心了。"
她让贾环坐下。
"太太己同我说过,从今日起,你便与兰儿一同读书。我学问浅薄,只能教你们些基础,还望环兄弟不要嫌弃。"
贾环连忙道:"大嫂子过谦了。我能得您教导,是我的福气。"
一上午的课程下来,贾环表现得极为认真。
他刻意控制着自己的表现。
既不过于出众惹人注目,也不愚钝得令人失望。
休息时,他还主动帮贾兰解答了一个问题,赢得李纨赞许的目光。
中午回到自己院里,贾环发现彩云头顶的金色又明亮了几分。
"彩云姐姐,可是有什么喜事?"贾环一边净手一边问。
彩云喜滋滋:“托三爷的福,我这个月的月例银子涨了呢!”
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个小荷包。
"对了,这是我娘让我带给三爷的,自家晒的桂花,不值什么,却是份心意。"
贾环接过荷包,发现里面除了桂花,还藏着几十文钱。
他心中一动,将钱推回去:"桂花我收下,钱你拿回去。告诉你娘,若再有困难,尽管来找我。"
彩云感动得眼眶发红,连连道谢。
晚饭后,他借口散步,独自来到府中后花园的僻静处。
忽然,远处传来脚步声。
贾环敏捷地闪到假山后面,偌大的贾府里,能让他感到安心的人屈指可数。
只见周瑞家的鬼鬼祟祟地走来,与一个陌生婆子在暗处交谈。
"...太太说了,那小子突然长进,必有蹊跷..."
"...赵姨娘那边也派人盯着..."
"...关键是找出背后指点之人..."
贾屏住呼吸,首到两人离去才松了口气。
他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王夫人果然起了疑心。看来今后更要小心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