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胡说?”陈一诺凑近了一些,压着声音,带着分享“内部消息”的神秘感,“你是不知道吧,人家什么段位,看见没,就她那围巾。”
“看着低调吧……那是Burberry的经典款,还有那包,我上次还见她背过小香什么的,都够你半年生活费了。还有那件风衣,啧啧。”
沈清愣了一下,他对奢侈品没什么研究,林佳贝的日常打扮在他眼里就是大方得体。什么风衣,双肩包,都是很日常的衣服。
陈一诺撇了撇嘴,“好几次了,我都看见了,”语气更来劲了,“排练结束有好几个不同的豪车来接,就上周!是一辆黑色大G,底盘那么高,停在咱学校西门那路口,那叫一个显眼!其他车在它旁边都跟玩具似的……”
“开车的人看着也不大,派头十足,林佳贝那会儿笑得可甜了,跟平时排练可不一样。”
沈清不再说话,脑海里只回荡着那句“不够甜”……
“所以啊,”陈一诺的语气越来越世故,带着莫名令人讨厌的意味,“这种级别的姑娘,咱们看看就得了,人家可心比天高,目标也不是我们啊!”说完,拿着自己的书包,吹着口哨就离开了排练厅。
沈清捏紧了饮料瓶,转身走进更衣室。
……
北京的十二月特别冷,凛冽的风像刀子往人脖子里钻。天总灰蒙蒙的,太阳有气无力地挂在那儿。街上的人都裹得严严实实的,但也不是只有冷,偶尔飘来一股热乎乎的甜香。
林佳贝在街角卖糖炒栗子的摊位前停住了脚步,她要了一小袋,拎着就拐进了隔壁附中的门口。
民族舞的课题研究,她决定先从实习教小朋友跳舞开始。附中的课外活动中心租借了几间教室给艺术团体,其中一间正被学校研究小组用来做启蒙推广。今天,通过齐老师的介绍,是她第一次独立带这群十一、十二岁的小豆丁们。
她准备教他们活泼热闹的花鼓戏。
推开舞蹈教室厚重的门,一股暖意夹杂着淡淡的地胶味扑面而来。孩子们己经在好奇地东张西望了,叽叽喳喳,像一群活力十足的小麻雀。看到林佳贝进来,手里还拎着冒着热气的牛皮纸袋,一双双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课程很快就开始了。她选的是花鼓戏里动作活泼、节奏明快的基本步法和身段,特别是带有生活气息的“挑担”等模仿动作。她先示范了几个标志性的步子,又诙谐又灵动。
“来,看老师,膝盖微弯,步子要快,哒哒哒!”她一边用嘴打着轻快的锣鼓点,一边纠正孩子们略显生疏的模仿。
“对啦!再扭扭腰,哎!”
小豆丁们被这新奇有趣的步伐逗乐了,努力地弯着小膝盖,模仿着林佳贝的动作。教室里瞬间充满了欢笑声,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忍不住吸了吸鼻子,动作慢了下来,眼睛总忍不住往窗台那袋糖炒栗子上瞟。
“林老师……太香啦!能不能给我吃一颗?”小男孩开始嚷嚷。
林佳贝看着他们渴望的眼神,自己己经忍不住笑了,“好好好,来,一人拿几颗。”她打开袋子,那股浓郁的甜香飘散开来。
那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最先吃完,眼睛亮晶晶的,又开始昂首挺胸,继续跟着旋律舞动起来。
窗外,灰蒙蒙的冬日天空依然阴沉,寒风依旧凛冽如刀。
林佳贝拿出手机,忍不住定格下孩子们认真学舞时所带来的冬日暖意。
再自拍一张和孩子们的大合照。
感觉自己被治愈了,所以记录美好生活嘛。
林佳贝重新哼起轻快的花鼓调,孩子们又跟着翩翩起舞,生动极了。
就在这时,舞蹈教室厚重的大门被轻轻推开,一个气质温婉的中年女性安静地站在门口,看样子己经看了很久。她正是附中教研组的资深导师,孙明华老师。更巧的是,她还是林佳贝研究生导师齐教授的老友,顺路来看看老朋友得意门生的“课题研究”。
孙明华静静观察,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赞赏的神色。
“太棒啦!你们都是最棒的‘小小舞蹈家’!”孩子们亮相结束,林佳贝拍手鼓励。
门口响起了掌声。
林佳贝和孩子们都循声望去。她看到孙老师,连忙站首,又微微躬身,略带紧张地问候:“孙老师好!”
她认得这位在附中和本地舞蹈界都很有名望的老师。
“佳贝,你好。我刚在门口看了一会儿,课带得非常好,很专业,也很有想法。”孙明华微笑着走进来,环视了一圈还沉浸在兴奋中的孩子们。
“孙老师您过奖了,我还在学习,第一次带孩子们,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林佳贝落落大方地回答道。
“第一次就能这样,非常难得,”孙明华语气真诚,她走进了几步,“尤其是你能把花鼓戏这种地方戏的韵味,用孩子们能理解、能参与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教学能力,非常珍贵。齐老师跟我推荐你的时候,说你悟性好,又努力,今天一见,果然没说错!”
她毫不吝啬对自己的欣赏和夸赞。
这番话令林佳贝脸颊微微发热,心跳加快,她继续听着。
“这个课题研究,肯定要继续做。但我觉得,仅仅把它当成一个短期实习或课题,有点可惜了。孩子们非常需要你这样的老师来启蒙,点燃他们对艺术传统的兴趣。所以,我想正式邀请你,在课题之外,继续带这个班,甚至可以考虑再开一个班。课时费方面你不用担心,学校会按照外聘教师的补贴标准给你结算。就当个兼职,你看怎么样?”
继续带班?兼职课程?课时费?
这几句话就像温暖的糖炒栗子一样,给林佳贝带来了莫大的鼓舞。这意味着她的课题研究有了更扎实的实践基础,还能更深入地接触教学工作……
甚至还有钱赚。
她看着孙明华老师真诚而期待的目光,又看了看孩子们,一股暖意首冲眼眶。
她深吸一口气,用力地点点头,脸上绽放出温暖明亮的笑容:“谢谢孙老师!我愿意!非常感谢老师能给我这个机会!”
孙老师满意地笑了,轻拍林佳贝的肩膀:“好,那下周开始,我们按正式课程安排走……加油哦!林老师!”
孩子们也是一阵欢呼。
满足感。
就是这样一种如此踏实和充盈的感受。
——“非常好,很专业,很有想法,很珍贵。”
这份评价,来自齐老师都满是敬意的业界前辈——孙明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