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活报。
比如大同生活报,就只报道大同周围的一些情况。
例如持续跟进大同城各处的改造工作,告诉大家本地的变化。
实在填不满版面,那随便弄点什么都可以,比如谁家孩子是神童,三个月就完成小学课程,谁家七十岁老母红杏出墙,城东哪个有钱人小妾跟人跑了什么的。
乱七八糟的都可以,这才是生活嘛!
反正这是生活报,又不是大汉报,不对真实性有要求。
另外还有一个筹备之中的全国性质的大报纸,准备过段时间推出。
名字暂定为世界报。
报道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事情,让大家能睁眼看世界。
主要还是让大家伙看了外面什么样,才更明白大汉的生活有多幸福!
经过今年一年的发展优化,无论是造纸厂的生产,还是报社的印刷方面,技术方面都有一定的提升。
己经从以前一张报纸成本一文钱左右,降到了五六角钱。
这年头信息实在太匮乏,所以报纸很受欢迎,哪怕相对正经的大汉报,大家看不太懂,都喜欢买一张看一看什么的。
所以报纸现在开始盈利了,不像以前,还得政府贴钱,贴工资。
报纸的出现,还催生出了报童这个行业。
孩子们卖几十份报纸,可以赚一文钱,一般一天也能赚上几文钱。
几文钱的工钱,大人一般看不上,可对孩子们来说,却属实不少了。
毕竟小胳膊小腿加上笨手笨脚的,去干点别的,一天赚一两文钱都费劲。
赵涌泉是鼓励孩子们从小工作的,这样长大了,才是合格的牛马。
你看看现代那批从九零后开始废掉的牛马,一个个浑身都是毛病。
贪睡晚起,好吃懒做,一点苦都受不了,这种劣质牛马,啥啥不行,就维权意识特别强!这种老板们怎么可能喜欢!
赵涌泉他也不喜欢啊!
所以他鼓励各行各业,可以利用童工的岗位,尽量利用!
最好三岁就上班!
嗯,这有点过分了,五岁或六岁吧。
正好,大汉马上跨入第九个年头了,头两年那一批小牛马,己经可以开始工作啦!
没办法,大家伙太能生了。
一般人家,一个男人,两三个女人,少的都能生十个八个!
多的那就不计其数了。
按照这个趋势,再过两年。
孩子要是都不干活,那等于整个社会大部分人都是闲散人员了。
拿他们当孩子,还要别人照顾他们。
拿他们当牛马,他们都可以照顾别人!
所以大同城现在可以看到很多小工人,小服务员,小商贩。
而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这会更多!
然后大同城现在小学和社会学院,都有好几个了。
入冬之前,又开办了两处。
正好,大家冬天比较闲,闲着没事儿,就扫个盲吧。
然后规则也有了一些改变。
正经五到八岁适龄儿童,进入小学读书,还是一天补贴一文。
以前毕业了就没了,现在毕业依然有。
毕业以后,终生都可以每天领取一文钱补贴!
大众学院上学阶段没有补贴,但毕业的,也有!
然后进入中学读书,某一学科毕业,终生补贴提升至三文!
多一门学科毕业,多一文,最多五文。
还有给去年外出建设汉十二城的队伍许诺的养老金制度。
这年冬天也彻底落实了下去。
每年获得当前工作岗位工资2%的养老金,工作满一年之后就开始给!
是的,说是养老金,其实从年轻时候就开始给!
比如一个男工人,日工钱十五文,一年下来总工钱是五千多。
一年下来就额外给一百多文钱!
那假如第二年这个人升职了,工钱翻倍了,怎么算?
第一年的2%还是一百文,第二年的2%是二百文,累计为三百文!
这个计算量,对古人来说很庞大,但以大同城现在的算数水平来说,就不算什么了。
都能算的明明白白的,基本上不会出什么问题。
要说漏洞,那肯定多多少少也会有一点,但以后慢慢查漏补缺就好了。
而且以大汉人现在的道德水准,也绝对不会闹出群体大问题来。
就这样,跨入了大汉九年。
一开年,研究所就给了赵涌泉一个惊喜。
他要求搞的无线电,搞了快两年了,终于拿出了一点像样的成果!
终于搞出来了!
你们知不知道,电报员都早就培训出来了,就等你们的电报机呢!
当然,这也和赵涌泉要求比较高,要求必须生产出性能相对可靠,并达到一定有效传输距离的电报机有一定关系。
第一台电报机问世,赵涌泉立刻从系统里采购了一批。
这东西不大,价格也不昂贵,而且也不像车子那样需求数量巨大,所以花费就是毛毛雨。
但起到的作用,真的是无比巨大!
一个个电报机和电报员一起,被火车、汽车带到各处。
整个大汉的信息传递效率,陡然提升千百倍!
但是,好像也就这样了,似乎暂时没什么特别巨大的影响。
相对来说,可能还是对锦衣卫的影响最大。
毕竟这是一个靠消息活着的组织。
大汉九年春,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大家都说,瑞雪兆丰年,去年冬天第一场雪那么大,今年年景应该不错。
春天到了,就要开始播种了。
大汉是工业立国,百姓没有土地,都是让干什么干什么。
春秋最忙的时候,都可以抽调出大量人手,去田里播种。
赵涌泉在数百人护卫下,乘蒸汽车,带着一大家子前往郊外踏青。
【注意危险,你被人盯上了】
“什么被人盯上了?不是,又有刺客嘛?”
系统有扫描功能,能扫描监视周围一定范围的情况。
所以,几个刺客偷偷聊行动方案的时候,被系统监听到了。
“这些刺客怎么回事儿!他们不知道他们根本杀不死我嘛!哦,他们还真不知道……”
房车里面的赵涌泉对旁边锦衣说:“锦衣,我刚刚掐指一算,算出有刺客要刺杀我!”
“你别太激动,往前看,往右点,看到那戴着红头巾的大高个了嘛,对,那个胡人,他是探子!”
“你看着办吧。”
掐指一算?有刺客?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哦,差点忘了,咱陛下还有个身份,是神仙!
只是老爷好多年都不施展法术了,大家都快忘了。
甚至锦衣都没亲眼看到过,只是听最早一批认识赵涌泉的人说过。
每次说到这个,二狗都兴奋的喊,当年在坞堡的仓库,陛下大手一挥,就出现了一堆盐巴,堆得像一座小盐山!
老驴爷每天拉一车出去卖,都不见少!
但后来人问赵涌泉的时候,他只是笑而不语。
所以锦衣,其实一首都在心里保持着怀疑。
毕竟这太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