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收复台湾”的意志,如同他在黄河大堤上立下的誓言一般坚定不移。
而这个艰巨无比的任务,也自然而然地落到了莫晓宸的肩上。
这一次,康熙没有再成立什么新的衙门。他只是给了莫晓宸一道密旨,允许他在自己的“军机参赞处”内秘密成立一个专门负责所有对台事务的“海防经略房”。
这个小小的“房间”,将是未来大清朝所有征台大计的总策源地。
莫晓宸知道,与治理黄河、推行新政相比,收复台湾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也更加陌生的领域。
他面对的不再是贪官和士绅,而是一片波涛诡谲、风云莫测的汪洋大海,和一支由海盗和明末遗民组成的、骁勇善战的强大水师。
他没有急于去执行他自己提出的那“三步走”——造船、寻将、定策。
他首先做的,还是他最擅长,也是最相信的事情——信息搜集与数据分析。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几乎是将自己泡在了兵部和前明留下的、所有与“海”有关的档案之中。
他让李西平将所有能找到的、关于元末明初,乃至宋代的水战战例,全部整理成册,他要从中分析出古代海战的基本规律。
他让乌仁去翻译那些由荷兰、葡萄牙商人留下的航海日志,他要了解这个时代的风帆、洋流以及最先进的西式战船的优缺点。
他甚至还通过南怀仁等传教士,高价从澳门购买到了几幅由西洋人绘制的、最详尽的东亚海图。那上面对台湾海峡的水文、岛屿、暗礁的标注,比大清自己的地图要精准百倍。
渐渐地,一个关于“海”的、庞大的数据库,在他的脑海中慢慢建立了起来。
而与此同时,他也在做着另一件更重要的事——寻将。
一场战争,尤其是海战这种技术性极强的战争,统帅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一个优秀的将领甚至可以弥补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
他将大清开国以来,所有水师将领的履历都调阅了出来。他一个一个地看,一个一个地分析。
然而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
清朝以骑射开国,八旗主力皆是旱鸭子。所谓的水师,大多是投降过来的绿营兵,其战力堪忧。而水师的将领们也多是庸碌之辈,让他们在内河、近海剿灭几个小海盗尚可,要让他们率领大舰队,跨越海峡,去和郑经那支身经百战的水师决战,无异于以卵击石。
就在莫晓宸几乎要陷入绝望之时。
一个被他忽略了许久,几乎被尘封在档案最底层的名字,偶然间跃入了他的眼帘。
——施琅。
这个名字,在如今的朝堂上几乎是一个“禁忌”。
莫晓宸的记忆,开始飞速地运转。他想起了关于这个人的所有历史记载。
施琅,前明将领,曾是郑成功的左膀右臂,是郑氏集团中最勇猛、也最熟悉海战的绝世将才。后来因与郑成功发生剧烈冲突,家人被郑成功所杀,他愤而降清,并立志要为大清收复台湾,以报家仇。
他曾多次向顺治皇帝和鳌拜上疏陈述攻台之策。但皆因朝廷重心在内陆,以及满洲权贵对汉人降将的天然不信任,而被束之高阁。
三藩之乱时,他更是因为他那“前郑氏集团大将”的敏感身份,而受到猜忌,被剥夺了所有兵权,赋闲在家,至今己有十余年。
一个被遗忘了的、充满了争议的、却又可能是大清朝唯一一个能真正担此重任的将领。
莫晓宸立刻下令,调阅所有关于施琅的卷宗。
他看到了,施琅当年亲手撰写的《攻台三策》。那里面,关于如何造船、如何练兵、如何利用季风、如何选择登陆地点,写得详尽、专业、且充满了一种势在必得的磅礴气势。
他又看到了,都察院的御史们历年来弹劾施琅“桀骜不驯”、“野心勃勃”、“反复无常”的奏折。
他更看到了,施琅在被闲置的这十几年里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倾尽家财,在京郊自己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水池,每日在池中演练着他自己发明的、小小的战船模型。
当看到最后这份记录时,莫晓宸的眼睛亮了。
他知道,自己找到了那个他一首在寻找的人。
一个将“收复台湾”,当成了自己毕生执念的人。一个为了这个目标,可以忍受一切屈辱和等待的真正的“偏执狂”。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担此重任。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值得他,值得康熙皇帝,将整个帝国水师的未来都押在他的身上。
当晚,他便带着施琅的全部卷宗,求见了康熙皇帝。
御书房内,灯火通明。
康熙听完莫晓宸的汇报,看着施琅那份写于十几年前,却依旧墨迹如新、字字泣血的《攻台三策》,他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莫卿,”许久之后,他才开口道,“此人有才,朕知道。但他毕竟是降将,且与郑氏,有血海深仇。若将水师交予他,他会不会拥兵自重,成为第二个吴三桂?他又会不会,为了报私仇,而在台湾大开杀戒,失了朕的仁义之心?”
皇帝的担忧切中了要害。
这也是满朝文武都不敢用施琅的根本原因。
莫晓宸却摇了摇头:“皇上,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臣以为,施琅之‘野心’,恰恰是他最大的优点。他的野心不是裂土封王,而是名垂青史!他要的是亲自去打败那个让他家破人亡的郑氏集团,是洗刷自己身上‘叛将’的污名。只要我们能给他这个机会,他必将成为皇上您手中最锋利、也最忠诚的一把刀!”
“至于他会不会滥杀无辜,”莫晓宸微微一笑,“皇上,您忘了吗?我们有周培公。施琅可为‘战将’,为我大清攻城拔寨。而我们可以再派一位‘儒将’去与他配合。一人主战,一人主抚。一人负责打,一人负责安民。互相配合,也……互相制衡。”
康熙的眼睛,猛地一亮!
他明白了莫晓宸的意思,这又是他最擅长的“分权”与“制衡”之术!
“好!”康熙不再犹豫,“就依你之策!但在用他之前,朕想亲自见一见这个施琅。朕想亲眼看看,他究竟是一头桀骜的猛虎,还是一条可以被朕驯服的蛟龙!”
“传朕旨意!”
“命原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即刻入京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