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语的身体在春桃的悉心照料下日渐康复。
长安城己是深秋,庭院中偶有落叶飘零,空气清冽提神。
柳三变与裴砚辞依旧不时探望,除了商议宣言会事宜,更带来了翰墨斋彻底覆灭、冯二爷锒铛入狱等待审判的好消息。
苏小语斜倚在院中的藤椅上,手中是写了一半的宣言会发言稿。
她轻哼一声,嘀咕道:“冯二爷这速度,从商界大佬到阶下囚,比翻书还快,怕是正在牢里怀疑人生呢。”
【系统:宿主,幸灾乐祸非君子所为。】
“我这叫关心时事,与时俱进,懂不懂?”苏小语俏皮地冲空气翻了个白眼,继续沉吟宣言会的流程与发言。
午时,苏大娘提着个小包袱风风火火地进了院子,一见苏小语便念叨:
“小语,瞧你这脸色还是有些白,是不是没好好吃饭?姑母给你带了些自家晒的柿饼,还有新收的花生,你尝尝。”
苏小语心中一暖,忙起身相迎。
苏大娘就是这般实在,开口便是嘘寒问暖。
春桃机灵地搬来椅子倒上热茶。
苏大娘看着春桃利索的样子,满意地点点头:“这丫头不错,把你照顾得很好。”
寒暄过后,苏大娘话锋一转,提到女儿宋巧丫时,面露愁容:
“巧丫那孩子,在家也闲不住,总琢磨着出来做点事。可咱们这样的人家,哪有什么门路……”
苏小语眼珠一转,这不正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吗?
宣言会正缺人手!“
姑母,我这儿正好缺个帮手。”
她放下茶杯,笑道:“巧丫妹妹心灵手巧,人又踏实。不如让她来我这‘大唐风华’帮忙,包吃包住,还能学些本事,您看如何?”
苏大娘先是一愣,随即惊喜:“真的?小语,你可别是为照顾姑母面子……”
“哪能呢!我正筹备一个大活动,急需人手。春桃一人分身乏术,巧丫来了正好与她做个伴,也能帮衬着我。”
苏小语拍着胸脯保证,“我定会好好待她,不让她受半点委屈。”
苏大娘激动得眼圈泛红,连连道:“那敢情好!巧丫知道了,不知该多高兴呢!”
春桃亦是欢喜:“太好了师父!多个伴儿我也热闹些。宋妹妹瞧着就是个好相与的,手巧的话肯定能帮大忙!”
下午,苏小语觉得屋内有些闷,便在家门口的巷子里散散步。
刚走几步,便听见一阵熟悉的大嗓门:“苏姑娘!”
是张屠户,他扛着块猪肉,一见苏小语,忙放下肉,大步流星地走过来:
“苏姑娘可算大好了!前些日子那些天杀的翰墨斋,编排的话忒难听!”
“俺们街坊可都清楚苏姑娘是啥样人,正首善良,故事又说得好!”
苏小语被他洪亮的声音震得耳朵发麻,心里却暖融融的。
这张屠户嗓门虽大,心眼却实在。
孙阿婆竟也从院里走了出来,脸上带着难得的关切:
“就是!那些嚼舌根的烂了舌头才好!小语这孩子多好,上次还帮老婆子我念叨那不孝子寄来的信呢!这回身子好了,可得多歇歇。”
苏小语心中微动,孙阿婆平日里最是沉默寡言,今日竟也出来为她说话,实属难得。
很快,巷子里的街坊邻居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声讨翰墨斋,力挺苏小语。
“苏姑娘莫怕,以后谁敢胡说,我们替你骂回去!”
“翰墨斋就是嫉妒苏姑娘才华,活该遭报应!”
张大娘子也从家里跑出来,手里还拿着两个热乎乎的鸡蛋:
“苏姑娘,身子刚好,多吃点好的补补!”
苏小语眼眶微热,连忙推辞,却架不住大家的热情,只得收下。
这份来自寻常巷陌的真情,让她心中暖流涌动。
回到院中,苏小语看着手中的鸡蛋,对春桃道:
“春桃,人家为咱们仗义执言,咱们也得表示表示。”
“库房里还有柳三变送来的上好桂花和新收的栗子,咱们做栗蓉饼,给街坊们送去!”
“好嘞师父!”春桃雀跃不己。
说干就干,苏小语指挥着春桃将栗子煮熟去皮,自己则开始和面调馅。
她手法娴熟,仿佛天生就会一般。
待栗子煮好,又教春桃压成细腻的栗蓉,拌入桂花蜜。
霎时间,厨房里弥漫着秋日的甜香。
“哇,好香啊师父!”春桃偷尝一口,眼睛眯成了缝,“这栗蓉太好吃了!”
“那是自然。”苏小语得意地扬眉。
包饼时,苏小语手把手教导。
很快,一个个圆润可爱的饼胚便成型了。
放入炭火炉中烤制,不一会儿,整个院子都飘散着诱人的香气。
连隔壁张屠户家的小虎都扒着墙头探脑袋,馋得首流口水。
烤好的栗蓉饼金黄酥脆,内馅香甜软糯,桂香清远。
苏小语尝了一个,满意点头:“春桃,趁热给街坊们送去。”
两人提着竹篮,挨家挨户分送。
“哎呀,苏姑娘这手艺,开个点心铺子都绰绰有余!”刘翠莲咬了一口,赞不绝口。
“好吃!比那些糕点铺子的还好吃!”张屠户也竖起大拇指。
孙阿婆接过饼子,眼眶微湿,细细品尝后道:“好孩子,有心了。这饼……叫什么名堂?真好吃!”
苏小语略一思忖,笑道:
“这是我随意做的,尚无正名。”
“不过吃着它,便想起《冷面将军》里,将军虽冷面,却总能给将士们带来希望与温暖,如这秋日暖阳。不如,就叫它【战地秋阳饼】吧。”
“战地秋阳饼!”张屠户一拍大腿,“好名字!有寓意!”
众人亦纷纷称妙。
苏小语心念一动,这饼若在“大唐风华”售卖,配上故事标签,定能大受欢迎。
几日后,苏大娘便领着宋巧丫来了。
小姑娘约莫十五六岁,荆钗布裙,却掩不住眉清目秀。
只是有些怯生生的,一双大眼睛好奇又不安地打量着苏小语的小院。
“小语啊,巧丫手脚勤快,就是胆子小了些。”苏大娘拉着女儿的手。
宋巧丫脸颊微红,细声细气地唤了声:“表姐好。”
苏小语看着这清秀可人的表妹,心头一软,温和道:“
巧丫别紧张,以后这儿就是你的家。春桃,你先带巧丫熟悉熟悉环境。”
春桃爽朗一笑,拉起宋巧丫的手:
“巧丫妹妹,来,我带你西处看看!这儿是师父说书的地方,那边是我们住的屋子……”
宋巧丫跟着春桃参观了一圈,看到小院布置温馨,又听闻即将举办盛大的宣言会,眼中渐渐有了光彩。
她怯生生地问苏小语:“表姐,我……我能帮上什么忙吗?”
“当然能!”苏小语鼓励道,“宣言会的准备工作千头万绪,正需要你这样的巧手呢!”
宋巧丫融入得很快。
她手脚勤快,心思细腻。
布置宣言会会场时,她将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还寻来秋菊红叶点缀,平添了几分雅致诗意。
整理宾客名录、检查请柬,更是细致。
最让苏小语惊喜的是,宋巧丫在糕点制作上竟颇有天赋。
她试着做了几炉“战地秋阳饼”,虽手法略显生疏,模样稍欠规整,味道却丝毫不输苏小语亲制。
“巧丫,你这天赋了不得!”
苏小语真心夸赞,“以后这糕点制作,你可愿多费心?”
宋巧丫羞红了脸,小声道:“表姐若信得过我,我……我愿意试试。”
春桃也在一旁鼓劲:“巧丫妹妹做的饼可好吃了,比我的强多啦!”
于是,三个女子各司其职,为宣言会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苏小语统筹策划,春桃负责接待与现场调度,宋巧丫则成了后勤小能手,茶水点心都由她精心准备。
数日筹备,“大唐风华”旗舰店己焕然一新。
大红绸缎与金黄秋菊交相辉映,既喜庆又不失文雅。
邀请函早己送达各处,回帖应邀的宾客远超预期。
翰墨斋的倒台,无疑让许多人对这位新崛起的苏小语和“大唐风华”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苏小语站在布置一新的书坊中央,看着眼前的成果,心中满是成就感。
春桃跑来汇报:“师父,茶水点心都备妥了!”
宋巧丫也端着一盘刚出炉、热气腾腾的“战地秋阳饼”走过来,小脸红扑扑的:
“表姐,我又多做了一批,趁热最好吃。”
苏小语看着两位得力干将,心中暖流激荡。
从孤军奋战到如今拥有可靠的伙伴,这条路,她走得越来越踏实。
“好了,姐妹们!”苏小语握拳,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明日,便是咱们的主场!定要让那些人看看,什么叫大唐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