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在上,臣愿将这江山奉上

第30章 殿试

加入书架
书名:
长公主在上,臣愿将这江山奉上
作者:
追云叹浮生
本章字数:
4268
更新时间:
2025-07-09

会试成绩出后不久就是殿试的时间了,和往年一样,今年的殿试也定在三月十五日。

殿试前的几天,两位夫子都紧张的在为苏顺遂收集考前资料,他们通过自己的关系,寻找以往的学生询问殿试提出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并做出正确答案,让苏顺遂在短期内背下来。

苏顺遂也不负众望,在短期内,通过超强的记忆力,足足背下了56个问题(除了往届题目外还有一些国子监的存货)以及它们的标准答案,这些问题涉及义理、史传、粮食储备、水旱灾害,方面之完善,答案之严谨,都可见一斑。

在几日充足的准备下,终于到了殿试的时间。

当天,苏顺遂和众多学子在黎明之时,就己集聚于皇城大门,他们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自侧门进入皇城,再到达太和殿。

一路上,全国各地的学子无不瞠目结舌,感叹皇宫的雄伟壮阔,但他们都不敢发出声,只是简单的观望。

苏顺遂之前己经来过这里一次,再来这里时,早就没有了当初的震惊,反而内心有一种平和的充实感,感觉像是回到了家一般,这种感觉很奇妙,难以言述。

当众多考生都来到了太和殿后,此时己有王宫大臣和御史在这里等候了。

考生们被引入太和殿,按名次就座。文武百官着礼服列席。皇帝着常服临轩,鞭响后考生行叩头礼,随后皇帝颁赐策题?。

接下来,殿试考试正式开始!

苏生遂紧张的打开了试题,开始阅读题目:和老师们预测的题目相似,这一次的殿试考的是治理民生。

对于这类考题,苏顺遂自然是信手拈来,不仅因为他早前就准备充分,更因为后世的经验让他对这一类事件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他提笔粘墨,先构思了半个时辰后,将心中所学全都挥洒而出,什么以农为本的同时要重视商业的同时,要发展对外贸易,并对其他国家收取关税。

由于考虑到大晋还是处于封建国家的状态,所以苏顺遂这篇策问的大部分内容都以农事为主,商业和对外贸易只是作为一小部分补充来丰富文章的内容。

一天之后, 所有考生都完成了答题,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走出了皇城。

考完试后,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是放下了,所有人欢呼雀跃,熟识的人紧紧抱在一起,相互庆祝祝贺对方金榜题名,整个试场内外都是一副朝气蓬勃的景象。

而皇宫内,试卷己经开始了弥封,等待第二天由八位考官进行轮阅。

此时,皇帝就站在几位负责轮阅的官员前,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这些试卷,在一半的试卷完成弥封后,苏顺遂的那张试卷终于显露了出来。皇帝微微一笑,记住了这张试卷的内容和字迹后,便离去了。

那些封弥的官员轻叹一口气,心想陛下终于是走了,不然实在压力太大,连封弥的动作都慢了不少,生怕因为出错而惹的这位皇帝不快。

第二日,当考生们还在潇洒于考后生活时,皇宫内的八位考官己经开始了轮番阅卷,一张张试卷被评定盖上了红印,之后便划分了名次。

三日后,考生的名次被划分了出来。苏顺遂凭借着两位老师的底蕴,也是排入了前十之列,接下来,便是由皇帝亲阅,排定状元、榜眼、探花。

不过,关于苏顺遂进入前十之列,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就在八位考官阅卷之时,皇帝也在一旁监视,说是监视,实则就是来提点提点几位考官。

当有人改到苏顺遂的试卷之时,皇帝便会站在他身后,出言称赞这卷子写的字迹工整,内容丰富,更是极具才华。

这么一来,除非考官没有长眼睛,不然,苏生遂进入前十之列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深夜,皇帝秉烛持灯,仔细思考着最后的排名划分,出于私下的心思,他想将自己的儿子排在第一名,给一个状元头衔。但事实却是,苏顺遂的文章虽然写的不错,但和其几位比起来,倒显得幼稚了些,不够稳重。同时,状元的风头太盛,若是给了苏顺遂这个头衔无异于是捧杀。

最后,在一夜的深思熟虑之后,苏顺遂得到了探花的头衔,这个头衔不只是看重成绩,更多的是看重考生的长相,一般来说,只有所有进士之中最帅的那一位才有资格得到探花头衔。

别的不说,苏顺遂长得倒是眉清目秀,五官俊朗。而在皇帝眼中,更是没有人能比自己的亲生儿子更加俊美,这就是来自父亲的偏爱。所以苏顺遂的探花之名实至名归。

第二日,也就是黄榜揭示之日。这一天,所有考生再次入宫集聚于太和殿前。在文武百官和所有考生都到齐之后,所有人便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进入太和殿。

此时,皇帝己经高坐在太和殿的龙椅之上,身穿明黄色龙袍,头戴玉龙冕冠,他剑眉星目、不怒自威,身上的帝王之气尽显于色。

之后,礼部官员开始宣读考题和考生名次:

“一甲进士第一名,柳贯一,得状元头衔,授官职翰林院修撰。”

“一甲进士第二名,何春秋,得榜眼头衔,授翰林院编修。”

“一甲进士第三名,苏顺遂,得探花头衔,授翰林院编修。"

……

头一甲的名字都被高喊三次,事后的二甲三甲则是只喊一次,在宣读礼完毕之后,口甲进士和文武百官一同行三跪九叩之礼后,皇帝便回了宫。

接下来便是一甲前三名的特殊礼遇——走龙门。他们将会从皇宫的大门径首走出,不是像之前一样从侧门进入。按理说,皇宫的大门只允许皇帝和皇后出入,而其他人都只能走侧门。而这时,给予他们这样的机会,是一份天大的荣耀了,当然,这样的机会一生只有一次。

接下来,三人一同携手,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之下并步走出了皇城,炽热的阳光照在三人的脸上,三个来个异地的、相互不认识的、年龄大相径庭的人在此刻共同享受着成功的光芒。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