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脉锁库的恒温箱被缓缓推入B区37号柜时,赵主任的额角渗出了细汗。箱壁的防震垫是用镇魂草纤维特制的,每平方厘米的压力系数精确到0.01牛,这个数值来自钱多多提供的《烤包防震手册》——1956年爷爷为了运输镇山锁的锁芯,用72笼失败的包子测试出的安全阈值。
"锁源核心的能量指数稳定在3.7。"监测员的声音带着敬畏,屏幕上的波形图与钱多多烤包时的心跳曲线完全同步,"与钱记包子铺最后三个月的平均数值一致,误差不超过0.02,这说明他们的镇煞方法确实有效,比我们实验室的方案稳定17.3%。"
赵主任翻开《钱氏锁术特殊档案》,第一页贴着钱记包子铺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那一栏被红笔圈出:"主营中式糕点(兼营锁术镇煞)",旁边盖着国家文物局的公章,下面用小字标注:"经鉴定,该店制作的7.2焦度焦皮叉烧包,具备抑制锁祖碎片能量波动的特殊功效,建议列为地脉锁库永久参考标准"。
档案的第二部分是《锁魂包工艺解密》,详细记录了钱多多提供的配方:"每500克面粉需加入37克岭南凤凰单枞茶汁(1953年阴灾时的救急配方),17克长江镇魂鼎水(平衡阴阳),7克北方锁冢冰泉(中和煞气),发酵时间必须是3小时7分,对应锁祖星的轨道周期"。配方旁贴着三张焦皮的显微照片,焦糖结晶形成的锁芯结构清晰可见,与恒源当铺的民国铜锁完全吻合。
"钱多多说,最后那笼包子的褶数是故意捏错的。"赵主任指着照片里的七道褶,其中第三道比标准值宽了0.3毫米,"他说这是钱家的'留一线'规矩,就像锁匠不会把锁芯做得毫无破绽,总要给邪祟留条悔过的路,这个理念我们加到了锁库的应急方案里,当能量指数超过阈值时,会自动降低0.3的压制力,而不是强行镇压。"
在档案的最后一页,有一张钱记包子铺的铜铃照片。这张照片虽然有些模糊,但还是能够清晰地看到铜铃上的细节。铜铃的表面呈现出一种古朴的铜绿色,上面还刻有一些精美的花纹。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铃舌上缠着的那根红绣线。这根红绣线看起来己经有些年头了,颜色也变得有些黯淡,但它依然紧紧地缠绕在铃舌上,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经过化验,结果显示这根红绣线中竟然含有0.3%的锁祖碎片粉末!这个发现让人震惊不己,因为这意味着这个铜铃并非普通之物,它很可能具有某种特殊的能力。
进一步的调查发现,这根红绣线是外婆当年用自己的鲜血混合锁祖碎片粉末织成的。这个发现让人们对民间锁匠的“血祭”传统有了新的认识。原来,这种看似迷信的行为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深奥的秘密。
国家文物局得知这个消息后,对民间锁匠的“血祭”传统进行了重新评估。他们发现,这种传统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而且在保护文物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于是,国家文物局决定将“血祭”传统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