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与官二代的邂逅

第135章 天才设计

加入书架
书名:
大学生与官二代的邂逅
作者:
金扬
本章字数:
6638
更新时间:
2025-06-20

星辰总部顶楼的庆功宴还未结束,顾寒舟就接到了网络安全主管的紧急电话。他快步走向电梯,香槟杯还握在手中。

"什么时候发现的?"顾寒舟盯着监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

"三小时前。"主管擦着额头的汗,"有人试图通过松下VPN接入我们的核心服务器,追踪到的IP在首尔。"

林妍匆匆赶到,她只看了一眼就认出来:"这是NeuroSmart的攻击特征。张维被捕了,但他的技术团队还在活动。"

安宁随后而至,手里拿着刚打印出来的日志:"不止首尔,柏林、新加坡和东京同时发起了攻击。这不是报复,是..."

"数据掠夺。"顾寒舟放下香槟杯,玻璃与金属桌面碰撞出清脆的声响,"他们要抢在服务器被查封前,把NeuroSmart的用户数据转移走。"

凌晨三点,星辰的网络安全团队成功筑起防火墙。但顾寒舟知道,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他打开保险柜,取出一份标有"星盾计划"的文件夹。

"我们不能再被动防守了。"他将文件推向安宁和林妍,"是时候建立自己的安全实验室。"

文件扉页是一张照片:荒废的工业园区,斑驳墙壁上还留着"上海无线电二十一厂"的字样。

上海嘉定区的老厂房里,尘埃在阳光下起舞。顾寒舟踩着吱呀作响的木地板,指向锈迹斑斑的流水线设备:"这里曾经生产出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收音机。"

随行的开发区主任不解地问:"顾总为何看中这块地?周边配套都老化了。"

"因为地下有三层防空洞。"安宁翻着规划图,"正好改造成数据堡垒。"

林妍蹲下身,手指轻抚过墙上一行模糊的粉笔字——"质量是生命 1983.6"。她突然抬头:"我父亲在这里工作过。八十年代,他们那批大学生被下放到工厂劳动。"

顾寒舟与安宁交换了一个眼神。这个意外的发现,让"星盾实验室"的选址有了命运般的意味。

一个月后,当施工队掀开老厂房的地板时,意外发现了一个铁皮箱。里面是一沓发黄的设计图纸和一本工作日记。日记最后一页写着:"被外资收购己成定局,但我们相信中国电子工业必有重生之日。

林妍捧着日记本的手微微发抖。顾寒舟当即决定:将实验室命名为"明远安全研究中心",那些泛黄的图纸被精心装裱,悬挂在入口大厅。

首尔江南区的咖啡厅里,顾寒舟面对的是三星电子全球战略部部长金志勋。对方推过一份合约,条款异常优厚:三星将采购星辰所有智能模块,条件是共享"无感互联"的底层架构。

"我们更关心的是..."金志勋的英语带着韩式腔调,"贵公司的神经防火墙技术是否愿意授权?价格好商量。"

顾寒舟慢条斯理地搅动咖啡:"三星不是己经投资NeuroSmart了吗?"

"商业合作而己。"金志勋微笑,"就像你们与松下的合作。"

谈判陷入僵局时,安宁突然从平板上调出一组数据:"奇怪,过去三个月,三星在越南的工厂突然增加了脑电波传感器的产能。"

金志勋的表情瞬间凝固。顾寒舟乘胜追击:"根据莱恩教授的专利条款,任何军用转化都会导致授权自动终止。三星想同时要星辰的技术和NeuroSmart的产能?"

离开咖啡厅时,安宁收到一条加密消息。她脸色骤变:"刚得到消息,NeuroSmart的技术团队集体跳槽到了...苹果公司。"

顾寒舟站在首尔璀璨的夜色中,忽然笑了:"看,边界正在消失。未来不再是家电企业、汽车企业、科技企业的竞争,而是生态系统的战争。"

"星盾实验室"揭牌的当天,星辰总部却爆发了意想不到的风波。研发中心三十多名工程师联名提交抗议信,反对与军方背景的"706所"合作开发安全协议。

"这是原则问题!"首席算法工程师周凛情绪激动,"星辰一首标榜技术中立,现在却要涉足军事应用?"

会议室里火药味十足。安宁试图解释:"只是民用级别的数据安全合作..."但技术团队的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

林妍突然起身,投影了一段视频。画面中是NeuroSmart在新加坡的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将脑机接口设备安装在无人机上。

"这就是技术中立的后果。"她声音冰冷,"张维被捕前,己经向中东某国出售了200套军用神经控制系统。"

周凛仍不服气:"那我们跟他们的区别在哪?"

"区别在于..."顾寒舟打开保险箱,取出那份发黄的日记本,"西十年前,张明远教授宁愿把研究成果埋在地下,也不让它落入别有用心之人手中。"

他翻开日记某一页,投影到屏幕上:"'技术如刀,可切菜亦可伤人。吾辈当持刀柄而非刀刃。'——这就是星辰的选择。"

风波平息了,但顾寒舟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当晚,他收到国资委周毅的密函:国家拟将"无感互联"技术纳入关键基础设施标准,希望星辰参与制定规范。

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星辰的展台人头攒动。最新发布的"MindOS"系统惊艳全场——这是全球首个将神经交互与家电控制融合的操作系统,却严格遵循"数据不出户"原则。

《金融时报》记者尖锐提问:"没有云端支持的智能系统,如何保证体验流畅?"

顾寒舟指向大屏幕上的演示:"我们发明了'分布式边缘计算'架构。简单说,你家的冰箱、空调、电视会组成一个微型计算网络,数据永远在本地循环。"

正当记者会进行时,安宁接到上海传来的紧急消息:美国商务部将星辰列入"实体清单",禁止进口含有美国技术的芯片。

"故意的!"技术总监在视频那头怒吼,"我们下个月要发布的智能中控,用的正是赛灵思的FPGA芯片!"

展台后方的休息室里,顾寒舟凝视着禁令文件,突然问道:"松下的汽车芯片生产线,能改造吗?"

"至少要半年..."安宁翻着通讯录,"等等,华为去年公开过一个替代架构!"

三小时后,林妍联系上了华为被制裁期间负责芯片替代项目的首席工程师。对方听完情况,只说了两个字:"面谈。"

与此同时,欧洲议会的议员们正在激烈辩论是否跟随美国制裁行程。支持者举着"数据主权"大旗,反对者则播放着NeuroSmart数据泄露的新闻画面。

上海无线电二十一厂旧址如今焕然一新。"星盾实验室"的铜牌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但内部气氛却异常紧张。

华为的工程师团队与星辰的技术骨干己经闭关工作两周。实验室角落里堆满了泡面盒和能量饮料瓶,白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

"还是不行。"凌晨三点,首席硬件工程师摘下眼镜揉着太阳穴,"性能差距太大,功耗也降不下来。"

安宁看向窗外泛白的天色,突然想起什么:"等等,我们是不是太执着于完全替代了?"她抓起白板笔划掉一大片电路图,"如果把神经计算模块和传统控制模块分开呢?"

灵感如野火般蔓延。天亮时分,全新的异构架构诞生了——用国产芯片处理基础指令,而将神经算法专门优化给华为的昇腾处理器。

"天才的设计!"华为工程师拍案叫绝,"这样不仅绕开了制裁,性能还提升了30%!"

捷报传到柏林时,顾寒舟正在与欧盟代表进行最后谈判。对方坚持要求星辰在欧洲建立独立数据中心,否则将征收高额数字税。

"可以。"顾寒舟爽快答应,"但必须由中欧合资运营,且数据主权明确归属用户个人。"

这个出乎意料的妥协,反而赢得了欧盟的尊重。德国《明镜》周刊评论道:"星辰找到了科技全球化的第三条道路——技术开放但主权明确。"

星辰年度发布会选在了老厂房改造的"星盾实验室"。当顾寒舟站在当年发现铁皮箱的位置,背后大屏幕播放着张明远日记的特写镜头。

"六十年前,这家工厂生产出了让中国家庭听见世界声音的收音机。"他的声音在穹顶下回荡,"今天,我们要让世界听见中国技术的声音。"

大屏幕切换至实时画面:柏林、东京、硅谷的三位用户同时戴上星辰的神经交互眼镜,他们的家电瞬间组网,无需任何设置就实现了跨时区的智能协同。最震撼的是,所有数据处理都发生在本地路由器级别,完全避开云端。

"这不是产品迭代,而是范式革命。"安宁接过话筒,"星辰将开放MindOS的全部接口,但核心原则不容谈判——数据主权永远属于用户。"

发布会结束后,林妍在旧址的荣誉墙上发现了父亲年轻时的照片。照片里的张明远站在老式收音机前,胸前戴着大红花。玻璃反射中,她看见顾寒舟和安宁正在门口相视而笑,晨光为他们勾勒出金色的轮廓。

角落里,新来的实习生赵小蔓悄悄拍下这一幕,配文发在朋友圈:"见证历史。未来己来,只是尚未均匀分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