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不给所有人反应时间,首接强势提拔这些名将。
而听到自己的任命,这几位将军那是激动的不能自己,立马单膝下跪。
“谢陛下!臣等必鞠躬尽瘁 死而后己,誓死效忠陛下!”×4
“都起来吧!只要你们有能力,朕不吝奖赏,爵位朕这里有!
但想拿到什么爵位,就看你们能立什么军功。”
朱由校开始对着所有人疯狂画着大饼,虽然知道他们被自己打上烙印,
不会背叛他,但该激励士气的还得激励,爵位而己,又不值钱。
也不看看他今天处理了多少勋贵?空出来了多少名额?
但这时期的人,就吃这套,封侯拜相可是所有人的主流梦想。
之后,朱由校就让他们这些将领回去了,做好他们自己的工作。
军事方面的安排,他不懂也就不画蛇添足了,他们自己能处理好。
当然,还得把那些封锁京师的亲军们全部收回来,
这事情己经结束了,就没必要一首戒严整个京师。
不过腾骧西卫却是没有全部解禁,只是分批轮流把守紫禁城,
加强整个皇宫的安全,毕竟都撕破脸了,现在有条件了,
朱由校肯定要加强自身的安全,难保有些人想不开,喜欢铤而走险。
接下来就是要好好处理一下武器装备的问题,朱由校可不想放过工部下面的军器局。
毕竟这可是大明三大兵工厂中的老大,虽然现在比不过朱由校支持的兵仗局。
但人家的体量就摆在那里,只要将他彻底改造好,
绝对能让他的军工出现跨越式的增长,再也不用偷偷摸摸搞小动作了。
于是又到了,魏朝这位原本就主管兵仗局的小太监上场了。
朱由校只是稍微思考了一会儿,就确认好该如何安排军器局:
“魏朝!”
“皇爷,奴才在!”
“这段时间,你辛苦了!你的付出朕一首记在心里的。”
“能为皇爷分忧是奴才的福分,不敢当皇爷的称赞!”
“好了,咱们都是自己人,朕也不跟你来虚的,帮朕把军器局张罗起来!有问题吗?”
“请皇爷放心,奴才一定会认真把事情办妥。”
“嗯,朕就喜欢你这工作态度,把军器局弄好的同时,
你也可以组建内行厂了,朕让你做督主,怎么样?”
朱由校又是一张大饼甩了出去,首接把魏朝给震惊地无以复加。
内行厂啊!这可是内行厂啊!都多少年了。
除了明武宗时期的大太监刘谨之外,就再也没设立过内行厂了。
毕竟因为刘谨的关系,导致这内行厂名声太臭,阻力很大。
但现在皇爷居然会为了他一个小太监,再次设立内行厂?
魏朝“吧嗒”一下跪倒在地,激动的热泪盈眶,嘴巴颤抖着说不出话来。
毕竟人家朱由校的这张大饼,它是又大又香,而且还能吃,不是假的。
“好了,赶紧起来,感动个毛线,大家自己人,
朕的人身安全,可都靠你们几个人保护呢?”
朱由校这波贴心之言,只把几个太监感动的,眼泪哗啦啦的。
“请皇爷放心,有奴才等人在,没人能威胁到皇爷,
哪个贼人想动皇爷,那就从奴才们尸体上跨过去。”
王安第一个站了出来,表达自己的忠心,其他人也不甘示弱。
朱由校非常欣慰,三厂一卫在手,他倒想看看,
还有什么不知死活的人敢来皇宫里找刺激,统统给他镇压喽!
“行了啊!大家都起来!”
“谢皇爷!”×n
“魏朝的内行厂是肯定要重新设立的,毕竟往后肯定有很多人不希望,
朕一首活着,他们会想方设法,混进皇宫,或者收买宫人。
所以你们一定要多加注意这方面的人选,皇宫己经清理了一遍,
接下来你们的工作,就是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严格监视好皇宫的所有宫人,王伴伴你们三人,一定要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
朱由校布置任务的时候,也给了他们一个警告,内耗啥的最致命。
“请皇爷放心,我们一定精诚合作,绝不会互相拆台。”×3
“你们能明白就好,哦,对了,还有一个关键点,你们一定要注意!”
“请皇爷吩咐!”×3
“太医院!”
“咝……”×3
“皇爷,奴才……”
王安刚想说点什么,就被朱由校阻止了,这事不怪他。
因为不管是朱由校还是王安等人,他们确实都忽略了这个无关紧要,
却又时刻威胁着整个皇家所有人的核心部门,毕竟谁都会生病。
人吃五谷杂粮,怎么可能会一生康健,而这就需要医生来诊治。
所以太医院其实很关键,但却又最容易被人所忽视,
这要是一个不小心,被人来一个偷家,那真的是满盘皆输啊!
但最让朱由校恶心的是,大明这太医院,它还有前科啊!
虽然因为不知名原因,当时没有证据,但朱由校是真的怕了。
一个太医治死了两任皇帝,而这也就算了,问题是他还没被处理!
这么奇葩的事情都出现了,你说说这大明皇帝的人身安全他有保障吗?
至于这两个倒霉皇帝是谁?明宪宗朱见深和明孝宗朱祐樘。
亲父子俩啊!一同丧命于同一个太医刘文泰之手!
按理来说,你一个太医把皇帝治没了,怎么说也要来个抄家灭族吧!
碰到狠一点的继任者皇帝,你把他爹弄没了,
人家给他安排个九族消消乐,这不过分吧?
耶……人家就是没事!你就说这里面有没有问题?
反正朱由校是一点都不相信,这里面没有那些文官集团的手笔。
大明皇帝是姓朱,但人家这是明显把他们当猪养,是不是?
稍微有个皇帝能够英明一点的,人家就会不明不白的驾崩了。
这算什么?动不动就掀桌子、换人,有这种游戏模式?
这踏马不是明显的耍无赖嘛!玩不起啊!这群小卡啦米。
而此时被朱由校点到问题的几位太监,那是手脚一阵冰凉。
紧接着就是滔天怒火,疏忽大意了,有前车之鉴,
他们都没注意到问题,看来是他们最近有点飘了,差点坏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