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王伴伴,从今天起,你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并提督东厂!
你的委任诏书,待会儿朕就给你写,然后用上大印。
顺便通知一下内阁之后,你就可以走马上任!
东厂你就给朕牢牢的把控好了,但暂时不要急着动手!
把那些不明来历的人,先给朕看住喽,只要别让他们跑了就行!
一切等稳住局势之后,再将他们统统清洗掉!明白吗?”
原本朱由校是打算扶持魏忠贤,来做这个位置的,但现在,
有了统子哥撑腰,先前的所有计划,都只能推翻重来。
内阁现在都是自己人了,王安又是东林党明面上的友好合作伙伴,
针对于王安的任命,有东林党的帮忙应该就不会遇到什么阻力了。
如此一来,这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的把戏,应该就可以,
暂时骗过文官集团,然后就可以将东厂,尽快的掌握在自己手里了。
等他们这些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呵呵……那就有意思了。
东林党会觉得王安是自己人,肯定会想跟他进行友好合作。
王安也可以配合他们虚与委蛇,等到最终揭晓答案时,嘿……我的人!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开不开心?
朱由校联想到这群人的反应,就忍不住在心里头暗暗给自己点个赞。
而我们的王安王公公,此时也被朱由校的大胆给震惊到了。
他是真的没想到,这小主子的鬼点子居然这么多!
今天小主子不仅收服了内阁,就连腾骧西卫跟锦衣卫都掌控在了手里。
再加上不久之后的东厂,这……大明的天好像要变了?
不过这种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该他王安去考虑,他只想努力地为小主子办事罢了。
于是,想好这些之后的王安,立马就朝主子进行表态。
“皇爷,请放心,老奴会尽快将东厂整合完成,并牢牢的将它抓在手里。”
“那就好,王伴伴,以后可要辛苦你一点了,毕竟,朕如今身边可用之人不多!”
“皇爷,千万不要这么说,能为您办事,乃是老奴的福分!”
“呵呵……那就先这样,你去把纸笔拿过来,朕现在就写诏书!”
“是!皇爷!额……皇爷,如果老奴做了这东厂督主,那卢受怎么办?”
“卢受?他是谁?”
“现任东厂提督!”
朱由校听王安这么一说,倒是对卢受有一点印象,
这卢受万历年间,就开始提督东厂了,这就有点难搞了。
“王伴伴,这样派你过去,卢受会不会……”
“皇爷请放心,区区卢受而己,老奴给他几个胆子,亮他也不敢对老奴龇牙!”
王安有着独属于自己的骄傲,就凭他本身在宫中的地位以及威望。
那也不是卢受敢于反抗的存在,更遑论说自己手里还有圣旨在呢!
卢受要是乖乖听话,让出东厂督主的位置也就罢了!
反抗?呵呵……不存在的,除非他觉得自己活够了!
朱由校听到王安的回答,也就放心了,至于卢受,他不熟。
“王伴伴,卢受的话,你自己看着吧!要是他听话,
你就给他一个掌刑千户,不听话,那就随你处置!”
既然王安不在乎卢受,那朱由校更加无所谓了。
反正东厂交给王安他放心,人员怎么安排,他不想多加干涉。
“老奴遵旨!”
于是,过了很久,朱由校才将诏书拟好,没办法,这玩意他不懂!
原身就是个小透明,他知道个锤子,还好有原身的记忆以及肌肉记忆!
不然,朱由校怕是连字都写不好,虽然王安现在是百分百忠诚,
但这么大的马脚露出来,可真不是开玩笑的。
就这样,在王安的指导下,朱由校生平的第一份圣旨,新鲜出炉了。
王安自己给自己盖上大印,然后他就上班去了。
王安临走之前,又将自己忠心耿耿地下属魏朝以及曹化淳推荐给了朱由校!
“小魏子,小曹子以后你们就留在皇爷身边,好好侍候皇爷,不然腿给你们打断。”
“是,请公公放心,奴才们定当恪尽职守,认真服侍皇爷!”
“嗯,那就好,皇爷,那老奴这就去了!”
“去吧,王伴伴,朕等你的好消息!”
“老奴遵旨!”
王安一走,朱由校突然间感到一阵失落,唉!还是人手不足啊!
“王伴伴走了,将你们倆留下了,那个谁?说说吧!你叫什么名字?”
“回皇爷话,奴才曹化淳!”
曹正淳?这让朱由校突然间有点感兴趣了。
魏朝就不用说了,这小太监在前身还是皇太孙的时候,
就一首跟在王安身边,也曾侍候过他。
魏朝还是客氏曾经的对食,魏忠贤也是他推荐给王安的。
客氏就不多说了,朱由校原身的奶娘,但现在的朱由校可对她不感冒。
最有趣的是,魏忠贤现在也是客氏的对食,现在两人争着抢客氏。
要是按原历史发展,魏朝这小太监的结局那是显而易见的。
毕竟,魏忠贤那可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
“还好,朕来了!朕的心眼也不大啊!魏忠贤!咱们倆慢慢玩。”
朱由校看着魏朝,觉得有点好笑,傻不愣登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倒是曹化淳,让他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这小太监说他有能力吧!确实还可以,但这小太监貌似不是什么好人。
大明朝结局的时候,可是他打开了彰义门,让李自成进了京师。
这就让朱由校觉得很不好了,这小子脑后有反骨啊!
看着朱由校幽幽然的目光,曹化淳这一刻有点想要逃。
不知道为啥,他觉得自己好像有一种被皇爷看透了的感觉。
而且皇爷这一刻的目光好可怕,让他心生恐惧之感。
朱由校想了一会儿,也就放弃了,毕竟那是以后的事!
有自己在,大明只会越来越好,原历史上种种情况,不会再次发生了。
大明啊大明!日月为明!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明土!
朱由校第一次,在自己的内心里对这句话发出了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