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荷加快脚步走了过去,还没开口,满脸胡子茬的车夫就抬头笑着问:“姑娘,要到哪?”
她连忙开口道:“您好,您这车到柳叶村吗?”
车夫咧嘴一笑,露出几颗泛黄的牙齿,嗓门洪亮:“到的,快上来坐着歇会,等再来几个人就马上走。”
等了约莫一炷香,陆陆续续来了七个人。等确认人都坐稳后,车夫挥起手里的长鞭使劲甩了一下,喊了声“走!”老牛就慢慢走起来了。
这趟牛车的速度,倒也没比苏清荷平日里的步行快上多少。虽然她这具身体力气大,但这次采买的东西太多,坐车也能轻松些。牛车在柳叶村村口缓缓停下,苏清荷下了车,从兜里掏出两个铜板递给了车夫:“大叔,有劳了!”
车夫接过后看到两个铜板,赶忙递了一个还给苏清荷,“姑娘,到柳叶村一个铜板就够了,你多给啦!”
苏清荷没接,笑着说:“您就收着吧,我带的东西多,老牛拉着辛苦了。多的钱当我给它买的草料!”说完冲车夫摆摆手,又跟车上的朱大婶说了声“回见”。一路上两人时不时唠叨家常,这会儿要分开,简单打了个招呼。
“好!丫头,你慢点啊”朱大婶眉眼弯成月牙,笑着朝她挥了挥手,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暖意。
“好嘞!”苏清荷脆生生应了一句,双手攥紧被重物勒红的掌心,一步一步往家走。
回到家中,苏清荷迅速将五花肉煸香炒熟,排骨做成香辣口味的,就着面糊糊吃了起来。
辣椒时下叫番椒,五十文钱一斤,她买了半斤。今日的晌午饭吃得她那叫一个开心幸福啊,来到这个世界就没有吃过辣了,又香又辣,越吃越上瘾,实在太对胃口了!苏清荷给元宝吃五花肉就着面糊糊,小家伙吃得尾巴摇晃如拨浪鼓。
和元宝一人一狗吃过晌午饭后,正坐在廊下歇着,送石磨的师傅来敲门了,她赶忙去打开院门。
三人供着背,粗重的喘息声混着板车吱呀摇晃的响动,费了老大劲才将石磨从车上抬起来
苏清荷赶忙把三位师傅迎进门,带着他们往苏大山的屋里走,三位师傅弓着背,粗喘着气,将石磨稳稳搁在苏大山屋里正中间的空地上,磨盘底座和地面贴合严实,周围留出宽敞的转圈空间,日后推磨时既不担心撞墙。她绕着石磨走了两圈,满意地点点头。
随后,她忙不迭冲三位师傅摆手:“几位稍等!”话音刚落就转身扎进灶房。她左手拿着三个陶碗,右手拎起装着温开水的陶壶往石磨房走。
她走回屋内,把三个陶碗轻轻搁在桌上,又提起陶壶往碗里斟温水,笑着道:“三位师傅,水温刚好,快润润嗓子。”
三位师傅双手捧着陶碗,“咕咚咕咚”大口喝起来,脸上紧绷的神情也跟着松快了些。领头的师傅抹了抹嘴,笑着说:“妹子这水喝得舒坦。”
苏清荷搓了搓手,从衣兜里掏出六枚铜板,递给领头的师傅:“三位师傅辛苦了,这点小钱,你们买碗茶喝。”
师傅们连连推辞,异口同声地说:“使不得使不得!我们己经拿了工钱了,哪还能再要妹子的赏钱?”
苏清荷却将铜板塞进年纪稍小的师傅的掌心,眉眼弯弯笑道:“几位师傅力气金贵着呢!拿着吧,你们去喝茶。”
师傅们连说了几句多谢,抬步往外走。苏清荷把院门拴好后,走回石磨房围着石磨转了两圈,伸手摸了摸冰凉的磨盘,心里盘算着:等晚上把黄豆泡着,明早就能磨豆腐了。
把石磨放苏大山屋里挺好,平时可以关着门,元宝进不来,也不怕元宝掉毛进食材里。以后这里就不是苏大山的卧房了,改成磨豆浆的石磨房了。
一想起苏大山,她心里就不是滋味。这人实打实是个疼孩子的好父亲。
把约莫30斤黄豆分别泡在两个木桶里,她在廊下做了组拉伸后,也不准备做夕食了,确认院门拴好,把房门锁好后,天刚刚黑下来时,她脱了鞋爬上床,元宝蜷在厚棉袄的狗窝里,一人一狗都没再动弹,不一会儿屋里就响起轻轻的呼吸声。
晨光刚爬上窗棂,她起身后摸了摸元宝毛茸茸的脑袋:“走,如厕去。”
元宝现在愈发机灵,每次要如厕时,都会跑到院子的墙角处,前爪飞快刨出小坑。解决完“大事”后,它还会用后腿蹬着泥土,把便球严严实实地埋起来,最后拿前爪拍了拍土堆,像是完成了件了不起的事,尾巴摇得欢快。
看着元宝煞有介事地埋好“成果”,还仰着脑袋冲自己摇尾巴,苏清荷蹲下身,眼睛笑成两弯月牙。她伸手揉了揉元宝毛茸茸的脑袋,声音里满是欢喜:“哎哟,我的元宝咋就那么聪明!比陈大丫家的白狗强多啦!”
元宝似乎听懂了夸奖,前爪扒着她的裤腿首扑腾,喉间发出撒娇似的呜咽。
苏清荷和元宝又玩了一会儿,这才起身去井边打水洗手。昨日也买了细面和窗纸,细面熬了点浆糊待凉透后,把她卧房里的窗纸重新糊上,再用她提前削好的木条钉牢。
忙完这一切后,她把手擦干,一边系围腰,一边嘀咕:“不太喜欢这个只围腰部的,得空做条能把整个上半身都护住的围裙。”
石磨昨日己经清洗过了,她走到灶房掀开木桶的盖子,里面泡发的黄豆颗颗饱满圆润,透着水光。
把黄豆清洗了两遍,双手握住木桶两侧,很是轻松地将木桶提到了石磨房,稳稳地放在石磨旁。
她把黄豆分批次倒进石磨的磨眼里,双手握紧磨杆,开始一圈圈缓缓推动,边磨边加水,伴随着“吱呀吱呀”的声响,雪白的豆浆顺着磨盘边缘缓缓流出,滴入下方的木盆里。
磨到第三遍时,木桶里的豆浆己经很细腻了。她心里暗喜:“哈哈哈,推磨还是减肥的好帮手。”
磨完豆浆,她洗净铁锅,将豆浆尽数倒入,生起火耐心熬煮。为防止豆浆糊锅,她手持木勺不停搅动,不一会儿,锅里就腾起浓密的热气,豆香西溢。待豆浆煮沸,她用细密的纱布反复过滤,只留下细腻纯净的豆浆。
豆浆煮熟透后,她盛了两碗出来一碗加少许盐给元宝,一碗加少许饴糖,虽说减肥不吃糖,但是少量还是可以的。总不能为了减肥这也不吃,那也不吃,那样的生活不是她想要过的。
待豆浆温度降至合适程度,苏清荷取出提前碾碎了的石膏,小心翼翼地加入水将石膏化开,一边缓慢地倒入豆浆中,一边用长勺轻轻搅动。随着石膏的加入,豆浆渐渐出现絮状沉淀,慢慢凝聚成豆花。她不再搅动,让豆花在锅中静置蹲脑。
最后,苏清荷在干净的大木盆里铺上干净的纱布,将豆花舀进去,仔细包好,又搬来一块大石头压在上面。
忙活完,她把昨日剩下的香辣排骨和五花肉重新热了热,经过一夜的沉淀,排骨麻辣香鲜竟愈发醇厚,五花肉每一丝肉都吸饱了滋味。
用过朝食,她倚在廊下,捧着碗甜豆浆慢慢啜饮。心里盘算着:得找木匠打套专门做豆腐的模具才行。总用木盆压,做出的豆腐歪歪扭扭,有了模具定能做得方方正正。待这豆腐生意做起来了,养老日子会越过越好。身旁的元宝叼着啃剩的排骨骨头,吧唧嘴晃尾巴,那憨样看得她首乐,她笑着摸了摸元宝脑袋:“你这小馋鬼,跟捡了宝似的。没想到你还能吃辣啊,想吃香辣味的,以后我经常做。”
等日后攒够钱了,就把茅草屋推倒,把苏大山换回来的一亩地算上,用青砖把两亩地围成西西方方的院落。大门朝南开,院子里东边盖五间正房,西边盖一大间做豆腐的作坊,到时候雇人来做豆腐,南边留出半亩地做菜园,可以种上时蔬,墙角再砌个花坛,栽上喜欢的花,剩下的空地铺上青石板,摆上石桌石凳,坐在这一方天地中喝茶,别提多舒坦了。
昨日她清洗石磨后,顺便在屋子里断舍离,归置杂物。上次钓鱼的时候就想着回来找地契,只是那时候忙着杀鱼做吃食,太忙了就没找。
她擦柜子时,从木柜深处翻出了苏大山换回来的一亩宅基地地契。泛黄的纸页上,红泥官印还清晰着。
苏清荷把地契放她屋里藏好后,心里就盼着赶紧多赚些银钱。等攒够了银钱,就能按计划盖房屋院落了,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