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鉴长安

第140章 密室再战

加入书架
书名:
诡鉴长安
作者:
太阳着火啦
本章字数:
7284
更新时间:
2025-07-08

晨雾裹着血锈味漫进鼻腔,李青崖的指节在雁翎刀把上绷成青白。

门缝渗出的血线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稠,暗红在青砖缝隙里蜿蜒,像条垂死的蛇。

先知之瞳的灼烧感消退了,最后那片猩红却烙在视网膜上——林太监脖颈处插着半截匕首,刀刃弧度他再熟悉不过,是程公公惯用的滇南乌木柄。

老奴临死前该是想销毁什么,否则不会连程公公灭口的暗号都来不及辨。

"青崖!"

急促的脚步声碾碎雾色,苏九鸾的身影从照壁后闪出来。

她腰间的鱼肠剑还滴着水,显然是翻了护城河抄近路——这女人总爱用最狠的法子节省时间。

李青崖转头的瞬间,她己看清砖墙上的血线。"暗门?"她抽出剑鞘敲了敲云纹刻痕,金属与砖石相击的脆响里带着股狠劲,"程家的机关我见过,三长两短的叩门暗号对吗?"

"他死了。"李青崖扯下腰间的丝绦按在鼻子上,血很快浸透了素白的绢,"但里面的东西...可能还剩半口气。"

苏九鸾的眉峰一挑,剑尖猛地扎进砖缝。

她臂上的肌肉绷成铁线,随着一声闷哼,青砖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李青崖趁机补上一掌,暗门"吱呀"裂开半尺缝隙,焦糊味混着血腥味涌出来。

密室内光线昏暗,墙角的炭盆还在冒烟,烧剩的纸灰像黑蝴蝶般飘在半空。

正中央倒着具佝偻的身影,林太监的喉管被匕首贯穿,右手还攥着半卷未烧完的绢帛——上面朱笔写着"天宝十三年秋,太子暴毙于承乾殿",墨迹未干,分明是新补的。

"这老狗在赶工。"苏九鸾蹲下身,剑尖挑起那半卷绢帛,"你看,背面有拓印的痕迹。"她翻转帛书,月光透过暗门照进来,隐约能看见"太子夜访平卢军"的残字。

李青崖的呼吸突然滞住。

他蹲在炭盆前,用刀尖挑起一块未燃尽的纸角——上面是熟悉的小楷,"突厥使者携金二十万入长安,经鸿胪寺转赵府"。

十年前他在宗祠梁上见过同样的字迹,那是父亲记录的"开元二十六年,史官陈默暴毙于家中"案卷。

"赵侍郎。"他低低念出这个名字,指腹擦过纸角的朱砂印,"鸿胪寺的官印,他竟把通敌证据当引火纸。"

苏九鸾的剑突然指向密室深处。

那里有个半人高的檀木柜,柜门敞开着,几卷用黄绫包裹的典籍散落在地。

最上面那卷的封皮上,"起居注"三个金字被利刃划得支离破碎。

"这是...内府的起居注?"李青崖的手在发抖。

他捡起一卷,翻开的瞬间,冷汗顺着后颈往下淌——原本记载"太子谏止对突厥用兵"的段落被剜去,新填的墨迹写着"太子私通边将,意图谋逆"。

"他们连史书都敢改。"苏九鸾的声音发紧,指尖深深掐进掌心,"我父亲当年参劾赵侍郎通敌,状纸递到中书省就没了下文...原来他早把笔杆子买通了。"

暗门突然被风撞得哐当响。

李青崖猛地抬头,透过门缝看见雾中晃动着火把的光,金属甲叶碰撞的声音由远及近。

"是禁军。"苏九鸾抽出鱼肠剑挡在他身前,"听脚步,至少三十人。"

李青崖迅速把散落的典籍塞进怀里,目光扫过林太监手边的匕首——乌木柄上刻着"程"字,和十年前灭门案现场留下的凶器一模一样。

原来程公公才是当年的主使,赵侍郎不过是台前的刀。

"走这边!"苏九鸾拽着他扑向密室后墙。

她踢开地上的木箱,露出个仅容一人通过的地洞,"我刚才翻护城河时,看见墙根有排水道,应该能通到兴庆宫后巷。"

火把的光映在暗门上,照出外面晃动的人影。

为首者的声音像块碎冰,带着惯有的官腔:"李青崖,私闯内廷密室,通敌谋逆的罪名,你担得起吗?"

是赵侍郎。

李青崖把最后一卷起居注塞进衣襟,转头对苏九鸾笑了笑——那笑容带着十年前在火场里翻找父亲尸骨时的狠劲,"担不起,但我要让全长安看看,谁才是真正的逆贼。"

地洞里的霉味扑面而来,苏九鸾先跳下去,转身接住他的手。

上面传来砸门声,赵侍郎的怒吼混着禁军的呼喝,像团乱麻缠在耳边。

李青崖摸了摸怀里的典籍,那里藏着程公公的密信、赵侍郎的账册,还有被篡改的历史真相——这些东西,足够让整个长安城的夜再难安宁。

地洞深处突然传来滴水声,混着越来越近的脚步声。

苏九鸾握紧他的手,指尖的温度透过血污传来。

李青崖知道,他们此刻正站在深渊边缘,但只要这些典籍见了天日,所有被掩盖的血,终会在史书上烧出个透亮的窟窿。

地洞霉味裹着湿土气息灌进鼻腔,李青崖的指尖刚触到洞壁青苔,头顶突然传来木梁断裂的脆响。

赵侍郎的笑声像淬了毒的针,从上方砸下来:"李青崖,你当这排水道是长安的阴沟?

十年前程公公就命人用铸铁封了出口——"

话音未落,碎石混着泥块劈头盖脸砸下。

苏九鸾反手将他拽到洞壁凹处,鱼肠剑"噌"地挑落头顶摇摇欲坠的石砖。

李青崖借着剑刃寒光瞥见洞顶:七八个禁军正举着铁镐猛砸,火星子溅在苏九鸾的锁子甲上,烫得她脖颈泛红。

"先知之瞳。"他咬着牙低喝。

眼尾的灼痛瞬间炸开,视网膜上浮现出重叠的影像:三息后,最左边的禁军会因为重心不稳前倾,铁镐会砸偏三寸;五息后,赵侍郎会摸向腰间的短刃,那是他当年在突厥学的"锁喉式"。

苏九鸾的剑尖突然抵住他锁骨:"闭眼!"话音未落,她旋身挥剑,洞顶落下的碎石被劈成两半,其中半块擦着李青崖耳尖砸进泥里。

他这才发现她的右肩在渗血——刚才护他时被飞石划开了道口子。

"九鸾!"

"闭嘴!"她甩给他个淬毒的眼神,却在转身时放缓了动作,"记不记得我教你的'燕返'?

等下我引开左边三个,你用雁翎刀挑断他们的镐绳——"

洞顶突然传来"当啷"一声,是铁镐砸中铸铁的闷响。

赵侍郎的官靴声沿着洞口往下挪:"李青崖,你怀里的起居注值几条命?

程公公有令,活要见人,死要见——"

后半句被苏九鸾的剑吼截断。

她足尖点地窜上洞壁,鱼肠剑如灵蛇般缠住最近的镐绳。

禁军惊呼着松手,铁镐"哐当"砸在赵侍郎脚边,惊得他踉跄后退半步。

李青崖趁机摸出怀里的火折子,借着火光看清洞顶结构:六根镐绳交叉成网,中间那根系着最大的铸铁封板。

"先知之瞳"的灼烧感攀到顶峰,他看见三息后苏九鸾会被右边禁军的长矛扫中手腕,五息后赵侍郎的短刃会刺向她后心。

李青崖的雁翎刀突然出鞘,刀背精准磕在苏九鸾手腕内侧——她吃痛偏头,长矛擦着耳际扎进洞壁;几乎同时,他旋身横刀,挡住了赵侍郎刺来的短刃。

"你竟会武?"赵侍郎瞳孔骤缩。

李青崖没说话。

他盯着赵侍郎握刀的手——拇指内侧有圈老茧,和突厥狼卫的握刀习惯一模一样。

十年前父亲案卷里"鸿胪寺通敌"的批注突然在脑海里炸响,他的指节在刀把上绷得发白:"当年我爹查到陈默的起居注被篡改,你派程公公灭我满门。

今天..."

"住口!"赵侍郎的短刃加力,"你以为靠几本破书就能翻案?

程公公的人己经守在中书省,等你带着证据露面——"

"九鸾!"李青崖突然暴喝。

苏九鸾早有准备,鱼肠剑从下往上挑开他的刀,借力跃到赵侍郎身侧,剑尖抵住他咽喉:"说,程公公的人有多少?"

赵侍郎的冷汗滴在剑尖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他突然笑了,笑得喘不过气:"你以为...你们出得去?"

洞外传来密集的马蹄声。

李青崖的"先知之瞳"突然失效,视网膜上的影像被一片猩红覆盖——那是十年前宗祠火场的颜色。

他猛地转头,看见洞外火把连成一条火龙,陈校尉的声音穿透晨雾:"李青崖!

赵侍郎勾结突厥的密信在我这儿,程公公的人被我困在延秋门!"

苏九鸾的剑尖微微发颤。

她望着李青崖怀里鼓起的典籍,又望了望洞外越来越近的甲叶声,突然拽着他往洞底冲去:"陈校尉来了!

赵侍郎的人分了一半去拦他,咱们从暗河走——"

"想跑?"赵侍郎突然暴起。

他不知何时摸出袖中短刀,照着李青崖后心刺来。

李青崖的"先知之瞳"在最后一刻恢复,他看见刀刃会刺中左肺下叶——那是致命伤。

没有犹豫。

他侧身撞向洞壁,左肩重重磕在凸起的石块上,却让刀刃偏了三寸,只划开一道血口。

苏九鸾的鱼肠剑几乎同时刺穿赵侍郎的右臂,血珠溅在李青崖脸上,温热得像十年前父亲倒在他怀里时的温度。

"证据..."赵侍郎捂着胳膊后退,"你们拿不走的...程公公会烧了所有副本..."

李青崖扯下衣襟缠住伤口,手指死死扣住怀里的典籍。

他望着洞外陈校尉的火把越来越亮,望着苏九鸾染血的剑在晨雾中泛着冷光,突然笑了:"赵大人,你忘了史书有个好处——"他摸出怀里半卷未烧完的起居注,"只要有一片纸幸存,后人就能把真相拼回来。"

苏九鸾拽着他冲进暗河时,晨雾刚好散开。

第一缕阳光穿过洞顶裂缝,照在李青崖怀里的典籍上。

黄绫封皮上被划碎的"起居注"三个字,在光里泛着暗红的血光——那是林太监的血,是陈默的血,是他李家满门的血。

暗河的水流卷着他们往下漂去。

苏九鸾的手始终紧攥着他的手腕,体温透过血污传来。

李青崖望着头顶越来越小的洞口,听着陈校尉的喊杀声与赵侍郎的怒吼逐渐远去,摸了摸怀里还带着余温的典籍。

他知道,等他们从暗河爬出来,长安的早朝钟应该己经响了。

而那些被篡改的历史,就要在金銮殿的青砖上,重新见光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