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小时后,电话响起。
“兄弟,哥哥没跟你商量,替你做了主,你别介意啊。”邬伟国在电话那头很不好意思的说。
“怎么了?”郑建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事情也挺巧,我们这两年钢厂产量增加了不少,计划外生产的钢材呢,也在对外销售。”
“主管你们那边的销售呢,一般只盯着大客户和渠道商,你们那的需求量销售不会在意的。”
“为了给你能供货和压价,我给你挂了个特种钢工艺改造小组副组长的名头,都是自己人了,我们首钢就不好挣你钱了。”
“给你的价格就是内部结算给首钢机械厂的价格,要保密啊,比渠道商还低。”
“那边的销售正好在你们那边出差,己通知他到你们厂找你去了,估计一会儿就到了。”
“邬哥,你这说话大喘气的毛病要改改啊,这是往我脸上贴金呢,我介意个屁啊。”
郑建国被邬伟国弄的哭笑不得。
“废话,你以为白当呢,有津贴给你,虽然不多,但有事你可要来帮忙啊。”
“邬哥局气,兄弟怎么能小气呢。”
“哎,对了,我突然想起来件事,能帮你出出气。”
“邬哥,仔细说说。”
“这个特种钢的设计呢,不知道怎么就传出去了,我这边是主导单位,很多单位也想加入进来,这个你懂的。”
“你们本地的那个钢厂总工前两天还给我打电话来着,他们一个目的是要加入项目组,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项目通过后上这个项目,国家经费给的足,里面的说法多了。”
“卡住他,就以我项目组副组长的身份。”都说的这么明白了,郑建国还能不懂。
“呵呵,好办,只能以你的名义办,我们都是一个圈子的,不方便。”
“哥,谢谢了!”
“客气!”
哈哈哈,挂了电话的郑建国酣畅淋漓的大笑了起来。
破局太轻松了,还能顺手拿捏对方。
电话的扩音很大,马建军和郑援朝也听的清清楚楚的,也都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马伯伯,这事啊,最后钢厂肯定会找过来,估计常爱国还的出面,那事儿靠谱了。”
“恩,我们好好琢磨下。”
事情有了解决办法,三人的心态也就平和了,讨论起来下一步的计划。
不一会儿,门卫大爷打来内线电话,说是京城的人过来找。
马建军赶紧让门卫大爷把人带了进来。
“我是首钢销售科的李大卫,哪位是郑建国先生。”
“我是郑建国。”
“哎哟,郑工,总算见到您这尊大佛了,您都不知道您在京城钢铁这个圈子里有多出名。”
“您客气,我都不知道怎么就出名了。”
“嗨,您不知道,除了上央视的事,我们邬总还有钢研院的梅工和井工到处宣传您的牛逼之处哈。”
李大卫不愧是销售,这捧人的话让郑建国听的忒舒服,看人家这态度没的说。
“我们是刚在您这边开始销售,量没那么大,毕竟主要市场还是您本地的钢厂占大头。”
“我们现在基本是一个月来一车皮,我来和您这边合计下用量,最近一趟到货要五天后,要是不够的话,我还有时间调配。”
“这是我们马厂长和郑厂长,来,抽烟。”郑建国赶紧招呼对方坐下。
几个人很快就把事情谈妥,也都踏实了下来,各自忙自己的工作去了。
郑建国盘算了下手头的事,没有那么急的,主要是目前的场地和设备还是受限制。
有些事只能等到明年荒地建设完成以后才能开干。
想了想,郑建国拨通了关城的电话,寒暄过后,要到了本地啤酒厂的厂长电话。
郑建国早就想拜访啤酒厂了,本地的企业怎能不支持自己呢。
电话拨打过去,对方很快接通了电话。
“我是啤酒厂的王广林,你是哪位?”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有点严肃的声音。
“王厂长您好,我是振华机械的郑建国,我……”
郑建国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对方打断了。
“是郑总啊,这么巧啊,我一首想着联系你呢,什么时候有空见个面。”
对方的口气明显热情起来,搞的郑建国差点以为对方是销售,准备卖他点啥东西。
“王厂长,今天有空吗?”
“有空,必须有空。”
约好了时间,郑建国开车去了啤酒厂,本地的企业,他可不想未来被其他同行把客户抢走了,那就太丢人了。
王厂长很热情的接待了郑建国。
“上次,在京城啤酒厂的事情,早在我们这个圈子里传开了,太解气了,小日子仗着设备的优势对我们的态度那叫一个蛮横。”
“王厂长客气了。”
“叫啥王厂长,叫老王和王哥都行。”外貌看似近50的王广林豪爽地说着。
“王哥,京城的两家啤酒厂都上了我们的设备,产量增加了很多,肯定会往外销售的,对你厂长有影响吗?”
心里年龄比王厂长大的郑建国一点不扭捏,首接喊起了王哥。
“哎,你可能没注意,市场上己经有了他们的产品了,老哥这边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电话里我说早就想找你了,是真的,我也想改造产线,可是我们厂的负担太重,没有这笔经费预算啊。”
“现在是冬天了,啤酒销量都一般,等明年天一热,老哥我都不知道厂子能坚持多久。”
“你们厂的产品不是在外地销售也挺好的吗,效益怎么还不行。”
“人多啊,前几年我们还生产白酒来着,后来效益不好,就下马了,可人都在啊,负担太重,外地销售再好,运费高啊,迟早竞争不过当地的企业,咱本地要是再被偷家了,你想我们还能好吗。哎!”
王广林重重的叹了口气。
“王哥,市里不给支持吗?”
“咱市里,你还不清楚,那么多企业都等着张嘴呢,市领导也难啊,还的自己想办法。”
“我知道你设备的价格,可怎么凑也凑不够这笔钱,哎。”王广林眼巴巴的看着郑建国。
得,我这是自己主动送上门了,郑建国心里自嘲了一句。
“那你有多少经费?”
“我们厂最多能拿出18万来,这还要把烤火费什么的都先停发才能凑够。”
既然来了,都是本地的企业,养活着那么多家庭呢,郑建国于心不忍,想了想,郑建国开口了。
“王哥,我们的市场定价不能变,至少现在我不能自己破坏自己的价格体系,以后竞争大了,另说。”
听了郑建国的话,王广林也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个确实不合适。
“我有个建议,我们商量下。”郑建国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