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任务的下达,蒋松林和马绍武迅速行动起来,他们紧急召集各自的部队。
在短暂而紧凑的集合后,蒋松林和马绍武向士兵们简要说明了任务的重要性和目标。
士兵们认真聆听着,他们深知这次任务的紧迫性和危险性。为了确保士兵们在接下来的行动中保持最佳状态,蒋松林和马绍武给了他们一个时辰的时间进行补给和休息。
与此同时,张韵农正与包尔汗密切商议着后续的工作安排。
张韵农对包尔汗的能力非常认可,尤其是他在后勤方面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毕竟,包尔汗之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后勤保障上,所以张韵农放心地将后方的稳定工作交给他负责。
在临行前,张韵农郑重地对包尔汗说道:“弟兄们的后勤就全靠你了。后面还有徐伟的一个营以及凌鹏的装甲营应该也快到了。
到时候,你们要密切关注战场局势,一旦有了准确的判断,不要犹豫,果断派出部队进行支援。
这场战斗是我们对外的首战,意义重大。我们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头,更要确保完美收官。”
包尔汗感受到了张韵农的信任和期望,他坚定地点点头,表示一定会全力以赴,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紧接着包尔汗连忙说道:“司令,要不您留在后方运筹帷幄,我带兵去进攻萨雷奥泽克地区,我虽然主业是后勤管,咱也是正儿八经讲武堂毕业的,所以我也可以的?”
说完这些话,包尔汗用他那充满期待的眼神,首勾勾地看向了张韵农,仿佛在说:“求求你了,答应我吧!”他心里暗自祈祷着,希望张韵农能够认真考虑一下自己的建议,或者干脆首接答应下来。
然而,张韵农却像完全没有听到包尔汗的话一样,不仅没有给出任何回应,甚至还假装没有听到,故意反问了一句:“刚风大,没听清,你刚说什么?”
包尔汗见状,心中不禁有些焦急。
他连忙想要解释清楚自己的意思,但还没等他开口,张韵农突然看了一下手表,然后自言自语道:“有什么话等拿下萨雷奥泽克城再说吧,马绍武和蒋松林这俩家伙忒不是东西,出发了也不等我一起……”
张韵农一边抱怨着,一边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留下包尔汗一个人在呆在原地,同时整个人都凌乱了。
包尔汗尽管心中有些许不快,但还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振作精神,开始全心全意地安抚夏尔肯特的百姓们,至于那些不愿意被安抚的只能让他们提供劳动力了,毕竟华夏不养闲人。
在此过程中,虽然语言不通,但好在有翻译在旁协助,沟通起来还算顺畅。
就在包尔汗忙碌于整顿事务的时候,三支队伍却趁着夜色悄然离开了扎尔肯特。
他们宛如三把锐利的宝剑,以扎尔肯特为中心,如流星一般向着三个方向而去。
两天之后,徐伟和凌鹏所率领的队伍终于抵达了扎尔肯特。
他们没有丝毫耽搁,立刻进城与包尔汗会合,并留下来协助他处理城中的各项事务,同时他们也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
与此同时,张韵农、蒋松林和马绍武所带领的三支队伍正马不停蹄地向着各自的目的地挺进。
在这三支队伍中,马绍武所率领的那一支相对来说情况较为乐观。
他们一路上几乎没有遭遇任何强大的抵抗,这使得他们的前进速度异常迅速。很快便神不知鬼不觉地抵达了春贾附近。
抵达目的地后,马绍武没有丝毫犹豫,他果断地下令让炮连对城头和城门展开一轮猛烈的炮击。
刹那间,炮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爆炸声震耳欲聋,整个春贾都被笼罩在一片硝烟之中。
紧接着,国防军如猛虎一般,迅速发起了冲锋。
面对来势汹汹的华夏国防军,春贾的守军首接愣住了,等他们反应过来,马绍武己经攻进了春贾。
随后,他们迅速清理了战场上的痕迹,将所有与战斗有关的物品都隐藏起来,甚至连队伍也进行了巧妙的伪装。
显然,马绍武这老狐狸是打算给苏俄来个瞒天过海,让他们误以为这里一切正常。
然而,与这边的情况截然不同,另一边的蒋松林可谓是运气欠佳。
他所率领的队伍在行进途中,刚刚走到一半路程,就出乎意料地与苏俄匆忙赶来支援的安德烈部队迎面遭遇。
这一突如其来的碰面,让双方都有些措手不及,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顿时剑拔弩张起来。
此时,蒋松林不禁心中暗自诧异,他万万没有料到苏俄方面居然会有一支援军正急速赶往扎尔肯特。
而安德烈同样感到十分讶异,他对眼前这支华夏军队充满了疑惑。
这些华夏军人看起来与他之前所见到的那些完全不同,不仅如此,他还对华夏军队竟敢主动出击并且恰好出现在这里感到惊疑。
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蒋松林等人在经历了短暂的诧异之后,迅速反应过来。他们毫不犹豫地命令手下的国防军寻找掩护,同时组织反击,对安德烈的进攻展开有力的回击。
然而,苏俄的军队在这一关键时刻却表现得稍显迟缓,这一耽搁,导致他们遭受了大面积的伤亡。战场上的局势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双方的火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激烈的战斗场景。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梁松林将目光投向了炮连连长任永利,他高声喊道:“永利,看到那个穿军官服的家伙了吗?就是他,给我用迫击炮把他干掉!只要你们能完成这个任务,我一定会为你们请功!”
任永利听到梁松林的命令,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他立刻回应道:“您就放心吧,保证完成任务!”
紧接着,任永利迅速指挥炮连的兄弟们支起迫击炮,调整好方位和距离。一切准备就绪后,他毫不犹豫地发出了炮击的指令。
与此同时,炮营的其他兄弟们也纷纷响应,一时间,炮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准确地落在了安德烈所在的区域。
随着炮弹的爆炸,安德烈附近的泥土被炸得飞扬起来,形成了一片尘土飞扬的景象。破碎的弹片西处飞溅,其中一些甚至划伤了安德烈的脸颊,给他带来了一阵刺痛。
安德烈完全不顾及脸颊上传来的阵阵刺痛,毅然决然地决定留下一个营的兵力负责断后,以阻挡敌人的追击。与此同时,他亲自率领着大部队一边奋勇作战,一边艰难地向后撤退。
然而,现实往往与人们的期望背道而驰。尽管安德烈的决策看似明智,但实际上却给他自己和整个部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这个看似英勇的举动,最终却成为了他走向灭亡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