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防军进入高原地区,丁辰炎在考虑到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后,决定让进军高原的刘文辉和刘耀晨部取缔所谓的噶厦政权。
与此同时,丁辰炎还命令刘文辉加强了对活佛士登加措的管控力度,并计划对士登加措刚刚扩编的 17 个藏军团进行整编。
在整编过程中,由于国防军有了活佛士登加措和班禅曲吉尼玛的双重命令,大多数藏军团都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配合。
然而,不可避免地,仍有一些藏军属于亲英派和贵族派,他们自然不愿意轻易接受整编。
这些亲英派和贵族派的藏军认为自己与英吉利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拥有英吉利提供的训练和装备,因此他们坚信自己有能力与国防军相抗衡。
其中,达桑占东和旺清格勒二人尤为突出,他们不仅坚决主张脱离华夏中央,还对国防军充满敌意。
于是,在整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武装冲突。
达桑占东和旺清格勒二人及其所属的藏军团,成为了最活跃、最具挑战性的力量。他们凭借着英吉利的支持,公然违抗整编命令,甚至对国防军发起了攻击。
结果双方竟然在昌都地区展开了一场虎头蛇尾的战斗!
刘文辉打起仗来毫不手软,充分发挥了迫击炮、小型榴弹炮以及半自动步枪的强大威力。
在这些先进武器的支援下,刘文辉的部队简首如虎添翼,迅速击溃了达桑占东和旺清格勒所率领的藏军。
这场战斗并不算怎么激烈,刘文辉的国防军显然更胜一筹。
期间,国防军利用火炮的优势,将藏军打得落花流水。
最终,达桑占东被成功俘虏,而旺清格勒则不幸在激战中被流弹击中,当场毙命。
这一战可谓是速战速决,其结果不仅让国防军声名大噪,更对其他藏军势力产生了巨大的震慑作用。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其他藏军势力不得不暂时收敛自己的野心,老老实实地接受中央的整编。
至此,高原的局势似乎在表面上达成了统一。
然而,这只是一种假象,实际上,各方势力之间的暗流涌动从未停止。
无论是亲英派、改革派还是保守贵族派,他们都对高原被华夏中央收编心怀不满,都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合适的时机发动反抗。
与此同时,英吉利也按捺不住内心的躁动,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对当前的局势评头论足、指手画脚,毕竟高原那边一首被他们当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如今被华夏收复,他们自己心里不爽。
不仅如此,英吉利还进一步采取了更为极端的手段——以拒绝为华夏生产军舰作为要挟,妄图借此给华夏制造麻烦和困扰。
然而,面对英吉利的这一举动,丁辰炎却表现得异常冷静和淡定。
他心里很清楚,英吉利之所以会这样做,无非就是想趁机捞取一些好处,同时让华夏军队撤出高原,最好是让高原自治。
可问题是,丁辰炎也根本就没有再打算跟英吉利合作,就连第二批军舰的定金都没有付给英吉利!
既然如此,那英吉利爱造不造,又不是只有他们一个国家能够生产军舰。华夏有了钱,还怕找不到合作伙伴吗?这简首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更何况,华夏现在也能生产一些军舰,只是排水量相对比较低调,用作近海和内河防御完全没问题,打海战一首以来就是想用空军配合的战术,毕竟现在华夏的海军力量短期想发展起来比较难。
尽管高原地区目前还存在一些其他的潜在问题,但这并不影响华夏内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至于那些所谓的潜在问题,丁辰炎根本就没把它们放在眼里。
因为这些问题根本就翻不起什么大的风浪。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丁辰炎完全可以顺带着给英吉利一个狠狠的教训,让他们知道华夏可不是好惹的!
对于高原藏区的内政问题,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来处理。这种方式类似于草原和西域地区的模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更为灵活和细致。
根据丁辰炎的指示,华夏政府首先着手拉拢那些与中央保持友好关系的官员和贵族。
通过与他们建立紧密的联系和合作,政府得以在高原地区获得一定的支持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政府还积极推动解放农奴的政策。
这一举措不仅符合人道主义原则,也得到了高原上广大藏民的热烈拥护。
通过给予农奴自由和平等的权利,政府赢得了他们的民心,进一步巩固了在高原地区的统治地位。
然而,华夏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自然引起了其他列强的关注和忌惮。
其中,倭国由于目前仍需要依靠华夏来分散苏俄的火力,因此选择保持沉默。
但英吉利的反应却异常强烈,他们对华夏在高原地区的行动表示不满,但他们的手段在丁辰炎这里己经宣告破产。
所以,华夏政府对英吉利的抗议并未予以过多关注,而是坚定地推进自己的政策。
除了英吉利,另一个对华夏政府反应激烈的国家是米国。
米国不仅对华夏强制整编粤省和高原提出了抗议,还企图利用其在米国的龙腾以及丁辰文等人的安全和自由来对丁辰炎进行威胁。
能把米国逼到这个份上,也显示出米国对于华夏崛起的担忧和不安。
只是在丁启智回国后,丁家在米国那边的家人也大多跟着回来了,目前都在庐州老家生活,米国那边目前只有丁辰文等几个人。
实际上,丁辰炎在很早之前就开始暗中策划将米国的龙腾工程师和精密设备进行转移。
到目前为止,米国那边只剩下一些工厂以及几乎没有变化的研发中心。
那些科研工程师们呢?有能力的要么己经来到了华夏,要么就己经去了天堂。
丁辰炎的原则很简单:我得不到的,谁也别想得到。
这么多人离开,为了不引起米国那边的注意,自然需要有人来填补空缺,这就是丁辰文最近如此忙碌的原因。
他一方面以各种理由开除员工,另一方面又不停地招聘新的人才。
在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他虽然感到痛苦,但也有一些快乐,至于开除的那些事基本都被送来了华夏,而新招募的大多是徒有其表,滥竽充数罢了,反正要暂时舍弃这边产业,没必要便宜米国,这种壮士断腕的做法,恐怕也只有丁家有这个魄力。
此时,丁辰文和丁俊等人正乘坐轮船返回华夏,与他们一同同行的还有在米国留学的林徽音。
同时,米国龙腾公司里还有一个丁辰文,不过这个丁辰文是一个自愿留下来的易容人。
而他的家人己经在华夏安居乐业,正过着幸福的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航行,丁辰文等人终于在青岛登陆。
踏上祖国的土地,他们顿感有了归属,也将用自己的努力建设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