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3月底,阳光明媚,春风拂面。国防军的先头部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东北地区。
他们肩负着重要使命——对东北军治下的几省进行部队整编工作。
由于得到了张大帅的明确命令,各地的军队都表现得相当配合。
然而,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这看似顺利的整编过程中,自然也会遇到一些“犟种”。
对于这些顽固不化的人,国防军可不会手下留情。
他们首先在军事技能上展现出卓越的实力,以绝对的优势击败对方。
接着,在这些人所擅长的领域里,国防军更是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按在地上摩擦,让他们彻底心服口服。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纯粹是来捣乱的。对于这类人,丁辰炎与张大帅经过商议后决定,将他们交由张大帅来处理。
丁辰炎并不想因为这点小事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毕竟很多东北军士兵心中有怨气,也是情有可原的。
1922年4月中旬,东北军的整编通报一经发出,立刻引起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欢呼。
毕竟,能够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大家都不用担心会受到战火的波及,这无疑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而百姓们也完全无需担忧军队里的孩子们会因为内战而遭遇不幸。
紧接着,张大帅等人接到了前往北平的邀请。
这无疑是一次重要的会面,因为在那里,他们将接受新的任命。
而这一任命并非随意安排,而是充分考虑到了东北现有官员的意愿和实际情况,进行了合理且周全的规划。
当然,能够获得新任命的人仅限于东北军中以及政界的那些声名显赫的人物,例如张辅忱、汤二虎、郭茂宸等等。
这些人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才能和深厚的影响力,他们的参与无疑会为东北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当众人抵达北平时,丁辰炎和蒋方震等人亲自去车站迎接,而中央日报也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
而东北那边的国防军己经开始行动起来。他们从关内的皖省、苏省、豫省、川蜀等地调集了整整六个师的兵力。
这些军队将陆续进入东北,除了进行必要的整编和日常训练外,更重要的是为了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局势,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战备状态。
随后,丁辰炎等人在新新华宫的大礼堂里,为张大帅等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接风宴。
在宴会开始之前,丁辰炎站在主席台上,面带微笑地看着台下的众人,然后郑重地宣布对东北军原高层之间的正式任命。
这时,只见蒋方震快步走上主席台,打开早己拟定好的任命文件,开始宣读起来:
“经国会推举,大元帅正式任命张雨庭为华夏陆军部长。
鉴于东北的形势危机,张部长未来一年将会在奉天办公,同时负责东北的整编以及防务工作。”
接着,蒋方震继续宣读道:“任命汤二虎为热河省省长,负责该省的行政管理和发展。”
然后,他又宣布:“任命张辅忱为新成立的东北军区司令,负责协助张部长处理东北的军务,确保东北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紧接着,蒋方震念到:“吴兴权为东北军区参谋长,驻守黑省,与北疆的薛仰岳将军共同配合,同时协防北疆,保卫国家的边疆安全。”
最后,他宣布:“孙列宸为东北军区副司令,驻守吉省,负责防备来自西伯利亚的战事对华夏造成影响,保障东北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而冯德林则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被任命为奉天辽省省长,负责辽省的政务,为当地的发展和繁荣贡献力量。
而郭茂宸和杨羽铤这两位将领,他们被委以重任,被派遣到了广袤无垠的草原地区。
这里,将是未来战争爆发时的主要战场。
草原的地理位置异常重要,它不仅是战略要地,更是守护华夏的重要门户。
因此,丁辰炎才将那些英勇善战、经验丰富的将领安置在此地,以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应对各种复杂的局势。
…………
其他人也都各自得到了相应的任命,其中大部分人将继续留在军队中,发挥他们的专长和才能。
而有些则根据其个人能力和特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的任务和挑战。
当所有的任命都尘埃落定之后,丁辰炎高声宣布宴会正式开始。
一时间,整个宴会厅内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就连平日里鲜少在公众场合露面的老段和老冯,也特地赶来参加这场盛宴,为宴会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氛围。
整个接风宴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人们相互敬酒、谈笑风生,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欢聚时光。
然而,尽管大家都在开怀畅饮,但并没有出现过度拼酒的情况。
毕竟,在座的各位都是身负重任的要员,他们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
在欢乐放松的同时,也要保持适度的分寸,以免因为饮酒过量而耽误工作。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么相应的处罚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接风宴过后的一个月里,老张他们都选择去保定军校进修,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充实而有意义的时光。
这段时间里,他们积极地与国防军的军官们交流互动,深入学习国防军的现代化指挥技巧。
在保定军校的课堂上,老张等人接触到了许多经典的战争案例,这些案例都是国防军以及一战期间欧罗巴洲各交战国实际实施的真实案例。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详细分析和讨论,老张他们不仅了解了各种战略战术的应用,还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这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让张部长等人感到耳目一新。
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这种方式更加生动、首观,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老张对这种教学方法非常赞赏,他决定将其带回东北,应用到当地的军事教育中去。
说干就干,老张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他特意准备了一些酒菜,然后径首去找蒋方震和梁卓如。
这两人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负责管理军校,一个则主管全国的教育事务。
老张清楚,只要得到这两人的支持和认可,很多事情都会变得顺理成章。
当老张找到蒋方震和梁卓如时,他们对老张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老张向他们介绍了自己在保定军校的学习经历以及对现代化军事教育的一些想法,并表示希望能够在东北推广这种教学模式。
蒋方震和梁卓如听后,对老张的提议非常感兴趣,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方式确实能够提高军事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经过一番深入的交流和讨论,蒋方震和梁卓如最终决定支持老张的计划。
他们表示会在各自的领域内给予老张必要的协助和支持,确保这个计划能够顺利实施。
老张对他们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觉得自己这次真是找对了人。
然而,老张并不知道的是,蒋方震和梁卓如之所以如此爽快地答应他的请求,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原因。
原来,这本来就是他们未来东北教育发展计划的一部分,而老张的到来恰好给了他们一个顺水人情的机会。
这两只老狐狸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他们表面上答应得很爽快,实际上却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至于张部长在以后知道实情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那就不得而知了。
也许他会对蒋方震和梁卓如的“精明”感到无奈,也许他会一笑了之,毕竟最终的目的达到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