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风波过后,帝国看似恢复了平静,但实则暗流涌动。姜子盈和欧阳靖远虽成功洗清冤屈,却也深知树欲静而风不止,他们未来的每一步都需更加谨慎。
欧阳靖远在大牢中经历此番磨难,愈发成熟稳重。他明白,仅靠自身努力为帝国谋发展还不够,还需在朝中建立更稳固且正首的势力,方能抵御各方阴谋算计。于是,他开始广交志同道合的大臣,这些大臣们或在军事、或在民生、或在经济领域各有所长,且都心怀家国,希望能为帝国的繁荣贡献力量。他们时常聚在一起,探讨治国理政之策,谋划帝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姜子盈则将目光重新聚焦于农业与民生。她深知,百姓乃国家之根本,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帝国才能长治久安。尽管之前推广种植技术己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许多偏远地区未能受益。她决定加大推广力度,深入那些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地区,亲自指导当地百姓运用新技术进行耕种。
在准备深入偏远地区推广技术时,姜子盈遇到了诸多难题。首先是资金问题,大规模推广需要购置种子、农具等物资,还需组织技术人员培训,这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其次是人员问题,愿意前往偏远艰苦地区的技术人员数量有限,且当地百姓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也未知。
欧阳靖远得知姜子盈的困境后,全力支持她。他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说服皇帝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同时,他鼓励那些与他交好的大臣们,让他们动员家中子弟或下属中懂技术、有责任心的人参与到推广工作中来。在欧阳靖远的努力下,资金和人员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姜子盈带着技术团队踏上了前往偏远地区的征程。一路上,道路崎岖难行,他们时常要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但姜子盈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她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到达目的地后,她发现这里的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农业生产方式极为落后。由于长期缺乏外界信息,百姓们对新技术充满了怀疑和抵触。
姜子盈没有气馁,她决定从改变百姓的观念入手。她在当地举办了一场又一场的演示会,亲自下地示范,用实际行动向百姓展示新技术的优势。她选择了一块农田,将其分为两半,一半用传统方式种植,另一半用新技术种植。在种植过程中,她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原理和好处,让百姓们亲眼目睹新技术带来的差异。
同时,姜子盈还关注当地百姓的生活需求,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她发现当地水源匮乏,便运用自己的知识,带领百姓寻找水源,挖掘水井,修建灌溉设施。这些举动赢得了百姓们的信任和好感,他们开始逐渐接受姜子盈和她带来的新技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技术种植的农田取得了丰收,产量比传统种植方式高出许多,且农作物质量更好。百姓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后,纷纷主动要求学习新技术。姜子盈和她的团队趁热打铁,组织了大规模的培训活动,确保每个有意愿学习的百姓都能掌握技术要点。
在姜子盈忙于偏远地区农业技术推广时,欧阳靖远在朝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些曾经与欧阳轩勾结的残余势力,虽表面上收敛了许多,但仍在暗中伺机而动。他们不敢再明目张胆地针对欧阳靖远,但却在一些政策推行上暗中作梗,试图破坏欧阳靖远为帝国发展所做的努力。
欧阳靖远察觉到这些暗流后,并没有急于反击。他深知,此时若操之过急,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他选择以静制动,暗中收集这些残余势力的罪证。同时,他更加努力地推行一些对国家和百姓有益的政策,通过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政绩,赢得朝中更多大臣和皇帝的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欧阳靖远和姜子盈虽身处不同地方,却相互牵挂,彼此支持。他们通过书信往来,分享彼此的经历和困难,互相鼓励。姜子盈在偏远地区的工作进展,让欧阳靖远深感骄傲,而欧阳靖远在朝中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智慧和沉稳,也让姜子盈倍感安心。
随着偏远地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百姓受益,当地的经济开始复苏,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姜子盈的名声在这些地区传颂开来,百姓们对她感恩戴德。而欧阳靖远在朝中,通过巧妙应对残余势力的干扰,不仅成功推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还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赢得了更多大臣的拥护。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一封神秘的信件打破了暂时的平静。信件被送到了欧阳靖远的手中,信中内容隐晦地暗示了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酝酿,而这场阴谋似乎与姜子盈的身世有关…… 欧阳靖远看着信件,眉头紧锁,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深知,姜子盈又将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而他必须在这场未知的危机到来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保护好姜子盈和他们为之努力的一切。但这封信背后的神秘势力究竟是谁?他们又将如何展开阴谋?一切都笼罩在迷雾之中,等待着欧阳靖远和姜子盈去揭开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