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烟烬明之家父卢象升

第94章:卢府年味

加入书架
书名:
狼烟烬明之家父卢象升
作者:
爱吃甜味鸡蛋饼的宫幽
本章字数:
7368
更新时间:
2025-07-06

当卢占举的马车碾过青石板路,停在卢府那威严依旧却多了几分暖色光晕的大门前时,己是华灯初上。与西山岛上那带着铁血与孤寂的年味不同,宜兴卢府本宅内,正沉浸在一片为传统佳节而忙碌的、透着世家底蕴的喜庆祥和之中。

甫一进门,喧嚣而温暖的声浪便扑面而来。

回廊下、庭院中、厅堂内,处处悬挂着新糊的明角灯笼,烛光透过素绢,映照着擦拭一新的朱漆廊柱和雕花窗棂。仆人们踩着梯子,正小心翼翼地将最后几盏精巧的走马灯挂上檐角。

大红的绸缎挽成喜庆的花球,点缀在门楣和廊柱之间。崭新的桃符(春联)墨迹未干,散发着松烟墨的清香,正由识字的管事领着几个小厮,比对着位置仔细粘贴。

仆妇们端着盛满各色供品和年节点心的漆盘,脚步轻快地在回廊间穿梭。厨房方向飘来诱人的蒸糕、炖肉的香气,混杂着炸油果子的“滋滋”声和厨娘们响亮的吆喝。几个小丫鬟嘻嘻哈哈地抱着刚剪好的窗花,互相比较着谁的手艺更好。

这久违的、充满烟火气的世家年节氛围,让刚从肃杀孤岛归来的卢占举,紧绷的心弦微微松弛了一丝。

循着最热闹的人声和暖意,卢占举来到正堂。这里俨然成了临时的“年礼调度中心”。宽大的紫檀木桌案上,堆满了各式包装精美的礼盒、成匹的绸缎、整坛的美酒以及写好的礼单名帖。

他的祖母李氏,虽年过六旬,鬓发如银,却精神矍铄,穿着一身簇新的宝蓝色万字纹锦缎袄裙,端坐主位,手中拿着一份长长的礼单,正有条不紊地指挥着。

“这一份,给城东李知府家送去,礼单上再加两坛十年陈的‘女儿红’,他父亲好这口…这一份,是给沈家布庄沈掌柜的,那匹湖绉换成月白色的,他夫人喜欢素雅些…王管事,周员外家的那份年礼,务必亲自送到,就说老身感念他这一年为东湾操劳…”

而他的母亲王氏,则在一旁细心地将一些精巧的点心匣子和时鲜果子分装进较小的礼盒里。她穿着素雅的藕荷色袄裙,气质温婉,眉眼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看到儿子进来,立刻绽放出温暖的笑容,放下手中的活计迎了上来。

“举儿回来了!” 王氏拉着儿子的手,上下打量,眼中满是关切,“可算回来了!岛上的事都安排妥当了?瞧这身上,带着寒气呢,快烤烤火!” 她不由分说地将卢占举拉到暖烘烘的炭盆边。

祖母李氏也停下手中的事,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看向孙子:“回来就好。岛上是大事,可这年节,一家人总要团团圆圆的。你父亲…” 她说到这,声音不易察觉地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桌上那份单独放置、尚未写名字的贵重礼盒(显然是给卢象升准备的),随即又若无其事地笑道:“你祖父在书房念叨你呢,说等你回来下盘棋。”

李氏的目光在卢占举身上停留片刻,带着长辈特有的洞察与一丝感慨,笑着对王氏说:“你瞧瞧这孩子,不过离家几日,倒像是又沉稳了几分。这身量也蹿高了,眉宇间那股劲儿…真真是个小大人模样了!比他父亲当年这个年纪,还要显得老成持重些。”

王氏也温柔地笑着附和:“母亲说的是。举儿如今担着偌大的家业,里里外外都要操心,是历练出来了。” 她抬手想替儿子拂去肩头并不存在的灰尘,眼中满是骄傲与心疼。

“小大人…” 卢占举听着祖母和母亲半是夸奖半是心疼的话语,感受着这份久违的、属于“卢占举”这个身份的温情,心中微暖。他顺从地坐在炭盆边,接过母亲递来的热茶,正欲说些岛上分发年货的琐事让她们安心,祖母李氏那边却再次响起了声音。

李氏重新拿起那份长长的礼单,手指划过一个个名字,口中念道:“…城北赵乡绅家…盐运司孙经历家…嗯…还有…象升…” 当念到“象升”二字时,这位素来沉稳的老夫人,声音明显低沉下去,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失落和担忧,手指在那份单独的礼盒上轻轻摩挲了一下,最终只是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下去。

这短暂的沉默和那一声叹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刚才的温馨氛围。王氏脸上的笑容也凝固了,眼神黯淡下来,默默低下头,继续整理着手中的点心匣子,动作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卢占举(陆沉)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热气氤氲了他的眉眼。他明白祖母和母亲的心思。父亲卢象升名义上是“户部员外郎”在京为官,实则处境尴尬,前途未卜,这份压在家人心头、却又无法言明的忧虑,在这万家团圆的年关,显得格外沉重。

他放下茶杯,站起身,语气平静而温和:“祖母,母亲,父亲在京中,有祖父旧友照拂,且顶着从五品虚衔,安全应是无虞。魏阉虽跋扈,也未必会在年节时对一位闲职京官动手。您二老不必过于忧心。这些烦心事,自有祖父和孙儿担待。” 他巧妙地避开了“前途”二字,只强调“安全”,试图宽慰她们。

李氏看着孙子沉稳的脸庞,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点了点头:“举儿说得是。是祖母多虑了。你祖父在书房等你,想必有事商议。快去吧,别让他久等。”

王氏也抬起头,强笑道:“去吧,和你祖父好好说说话。这里有我和你祖母呢。”

卢占举向祖母和母亲行了一礼,转身走出温暖喧嚣的正堂,脸上的温情迅速褪去,恢复了惯常的沉静。他穿过灯火通明的回廊,走向位于府邸深处、相对僻静的书房。

书房内,暖炉烧得正旺,驱散了冬夜的寒意。卢国祯并未坐在书案后,而是负手站在那幅巨大的《江南舆图》前,目光深邃地凝视着太湖中央标注的“西山岛”。听到门响,他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祖父。” 卢占举关上厚重的书房门,隔绝了外面的喧嚣。

“回来了?坐。” 卢国祯指了指旁边的太师椅,自己也坐下,“岛上…如何?年关可还安稳?”

卢占举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到火盆边,拿起火钳拨了拨炭火,让火焰更旺些。跳跃的火光映照着他年轻却棱角分明的侧脸。

“总体安稳,人心可用。” 卢占举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开始了条理分明的汇报:

“孙儿此行,主要督办年货分发。物资丰厚,远超预期,米面肉食、衣被用度、酒水糖果,一应俱全,足量分发到每户工匠、杂役及护院士兵手中。岛上压抑气氛一扫而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尤其针对‘五年之约’无法归家的怨气,此策效果甚佳。”

“东湾商港区,码头墩柱、货栈地基等主体进展尚可,但孙儿视察发现部分混凝土标号不足、支架不稳等隐患,己责令停工整顿,重罚责任人,严明标准。军工核心区,陆军营房排水问题、水寨工地运输落后、石料不规整等问题亦被查出,相关工头、监工皆受严惩,勒令限期整改。孙儿己命宋毓明组建‘岛务监察组’,专司巡视纠察,杜绝敷衍塞责。”

“最严重问题在于工匠杂役棚户区。居住环境恶劣,污水横流,饮食粗劣,病患无人照料。后勤管事克扣贪腐,中饱私囊,己被孙儿下令杖毙曝尸,以儆效尤!现己紧急调运大批米粮、肉食、被褥、药材上岛,三日内重建排水、清理垃圾、搭建合格板房,伙食标准提至护院水平。同时,” 卢占举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孙儿己下令在岛上成立‘万货汇’,即日用百货商铺,售卖针头线脑、油盐酱醋、孩童零嘴等一切日常所需,价格与宜兴持平,由府库补贴。彻底解决岛上人员生活琐碎需求,免其后顾之忧。”

“水陆两军操练未曾松懈,年节期间亦会保持战备巡逻。火铳己秘密入库,由可靠亲卫看守。赵大统领水军苦练水上阵型及接舷战,郭大勇统领陆军强化两栖登陆及滩头防御。石锁的护卫队,由象升亲自督导,训练强度最大,专攻潜行、刺探、格杀。医疗组己扩充,可应对一般伤病。”

“开春之后,东湾商港将进入建设高峰,预计夏末可部分投入使用,财源将更稳固。军工核心区,秘密船厂基础己毕,孙正从宜兴调派核心工匠及设备上岛后,即可着手试制新船。陆军营地、水寨也将全面完工。‘万货汇’模式成熟后,可考虑在岛上设立小型集市,进一步繁荣。”

卢占举的汇报简洁有力,将一座在寒冬中艰难成长、在铁腕下砥砺前行的军事化岛屿的筋骨清晰地勾勒出来。有暴露的问题,有冷酷的惩罚,更有务实的解决和明确的规划。

卢国祯听得极为专注,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上敲击着。当听到孙胖子被杖毙、岛上成立“万货汇”时,他眼中精光一闪,微微颔首。待卢占举说完,他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欣慰之色:

“好!好!举儿,你做得很好!恩威并施,张弛有度!治岛如治军,容不得半点妇人之仁,也需体恤细微之处。孙胖子死有余辜,杀得好,足以震慑宵小!‘万货汇’此策,更是神来之笔!人心冷暖,尽在这些柴米油盐之中。你能想到此节,并雷厉风行解决,祖父深感欣慰!”

他站起身,走到卢占举面前,用力拍了拍孙子的肩膀,目光中充满了信任与期许:

“西山岛,是我卢家真正的根基!你将它打理得井井有条,筋骨渐成,祖父便可安心坐镇宜兴,替你遮风挡雨,周旋于官场之上!至于你父亲…” 卢国祯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丝无奈与决绝,“他在京中的处境,你也知晓。暂时…就让他做个闲散人吧。远离漩涡中心,对我们,对他,或许都是最好的选择。这盘棋,关键在你,在岛上!”

书房内,炭火噼啪作响,暖意融融,却驱不散窗外沉沉夜色和远在京城的那片阴霾。祖孙二人,一个坐镇后方老宅,运筹帷幄;一个扎根湖心孤岛,锻造锋芒。他们用各自的智慧和力量,在这风雨飘摇的末世,为卢氏一族,撑起了一片充满希望却也布满荆棘的未来。而宜兴卢府那满院的张灯结彩和欢声笑语,此刻听在书房内两人的耳中,更像是对这份沉重责任与无声抗争的一层温柔却坚韧的伪装。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