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元年(公元 1621年)七月初八,位于城中的卢府却是热闹非凡,那两扇高大威严的朱红色大门缓缓敞开。
卯时未到,天色仍有些昏暗,二十名身着青衣的小厮己经早早地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仔细地清扫着庭院里的每一个角落。不一会儿功夫,原本略显冷清的庭院便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与此同时,在正厅之中,几个身强力壮的仆人小心翼翼地抬起了一座百年紫檀木雕成的“百子千孙”屏风。这座屏风工艺精湛、雕刻细腻,上面栩栩如生地刻绘着众多孩童嬉戏玩耍的场景,寓意着家族人丁兴旺、子孙满堂。仆人们齐心协力,一步步地将其安置在了正厅最显眼的位置,使得整个大厅顿时增添了几分庄重和祥瑞之气。
而在厨房那边,则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那位来自淮安的著名大厨——老曹头,此刻正站在灶台前,对着他的徒弟们大声呵斥道:“你们这些个毛手毛脚的家伙!我跟你们说了多少遍了,做这蟹粉狮子头必须要用正宗的靖江豚肉,而且那肥膘可不能少于一钱!要是敢偷工减料,就别想再踏进这厨房半步!”徒弟们唯唯诺诺地点着头,手上的动作愈发迅速起来,生怕惹恼了这位脾气火爆但厨艺高超的老师傅。
李氏立在廊下,指尖拂过八仙桌上琳琅满目的抓周物件——.鎏金紫檀算盘晋商献,珠串刻有汇通西海;青玉雕螭虎官印知府赠,印纽阴刻“戊午科”字样;松烟墨与澄心堂纸李氏娘家徽州墨坊特制;木胎包银小弓卢象观连夜削制,箭镞蘸朱砂;《论语》袖珍本卢国祯手抄,扉页钤“忠孝传家”印;汝窑天青釉茶盏王氏陪嫁,喻“捧金饭碗”;织金荷包内装十二粒辽东东珠,三姨娘所献;铜胎珐琅西洋镜澳门佛郎机商人贺礼;戚继光手书《纪效新书》卢家祠堂请出的传家宝;翡翠雕貔貅*盐帮献,口衔开元通宝;黄杨木戒尺刻“格物致知”,卢氏族学旧物;错金雁翎刀三寸长,卢象观偷塞,刀鞘嵌北斗七星。
只见王氏娥眉紧蹙,面露愠色地对着管事斥责道:“二爷简首就是胡闹,还不赶快把这吓人的凶器给撤掉!”然而,她的话语尚未完全落下,就听得一阵声响传来,紧接着一道身影如同飞鸟一般轻盈地翻过围墙,然后稳稳地落在地上。
只听卢象观大声说道:“大嫂这话可就不对啦!身为卢家的儿郎,难道只能像那些穷酸儒生一样只会拿着针线绣花吗?”话刚说完,也不等王氏回应,他便如脚底抹油一般,急匆匆地转身逃离了现场。
王氏听到这番言语,顿时气得脸色发青,但却又拿这个调皮捣蛋的小叔子毫无办法,只能站在原地干跺脚,心中暗暗叫苦不迭。
时间转眼来到了辰时,此时的青石巷可谓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道路被堵得水泄不通,好不热闹。在一片喧嚣声中,知府大人的轿子缓缓地出现在众人眼前,身着一袭崭新官服的知府大人从轿子里慢慢走了出来,跟在他身后的小厮眼疾手快,连忙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将一个精心准备好的礼盒递给了知府大人。那礼盒制作得极为精巧细致,外面包裹着一层五彩斑斓的绸缎,上面还用金丝绣着各种祥瑞图案,显得格外华贵和引人注。
紧接着,书院院长迈着儒雅的步伐走来,手中捧着一个古朴的木匣,想必匣中所藏定是珍贵之物。院长面带微笑,与周围人点头示意,尽显文人的谦逊与涵养。
不一会儿,一群乡绅结伴而来,他们衣着华丽,带着各自准备的厚礼,有稀世的古玩,也有精美的绸缎。这些乡绅们相互寒暄着,场面十分热闹。
最后到来的是盐商,他财大气粗,身后跟着几个伙计,抬着沉甸甸的箱子,里面装满了金银财宝。盐商满脸堆笑,一路拱手作揖,那派头十足。
知府带头我,众人陆续走进庭院,将手中的厚礼一一呈上。屋内的主人早己等候多时,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对每一位到来的客人都表示热烈欢迎。整个庭院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众人的寒暄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幅繁荣热闹的画卷。这场面,足见主人在当地的地位之高,人脉之广。
陆沉(卢以载)裹在织金襁褓中,耳畔灌满西面八方的密语:九华山道士掐指低语:“此子命宫带煞,周岁宴恐见血光。”小丫鬟偷塞饴糖:“少爷含住了!定是文曲星下凡!”
陆沉听着这些话语,心中暗自思量。他虽只是襁褓中的婴儿,却似有着成人般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