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快来到了五月末,在这段日子里,八路军凭借着灵活多变的战术,又接连发起了几次大规模破坏行动。
一时间,鬼子的铁路和公路破坏严重,运输车队时常遭到伏击,物资损毁严重,整个山西的日军被搅得苦不堪言。
在此期间,筱冢义男也派遣了大量侦察机配合地面情报人员对八路军根据地进行侦查,只要发现疑似目标,就直接派轰炸机进行轰炸。
随着鬼子的部队和物资陆陆续续抵达山西,至此,历时数月的百团大战已接近尾声,而鬼子新一轮的围剿已如一张巨大的黑色罗网,蓄势待发。
八路军总部,副总指挥把水杯重重地往桌上一放,“这小鬼子简直欺人太甚!天天这么轰炸,指挥部都搬了好几次,这绝不是巧合,一定有地面部队在给他们的飞机指引目标。”
参谋长原本正在批复文件,听到副总指挥这么说,便放下手中的钢笔,轻轻点了点头,道:“从轰炸的精准度来看,日军必定有详细的情报和地面引导,再这么下去,咱们的处境会越来越艰难,不仅指挥机关面临威胁,部队的行动也会受到极大限制。”
副总指挥来回踱步,思索片刻后,“李云龙不是组建了个特战队吗?把这事儿交给他!让他想办法把隐藏在暗处的敌人给我揪出来,断了小鬼子的眼线!”
“李云龙这小子打仗向来有股子狠劲和机灵劲,这活儿交给他,我觉得可行。”
“嗯,你看下这是刚传回的情报,” 参谋长说着,拿起桌上一份折好的文件递给副总指挥,“这次鬼子围剿规模很大,集中了近十万部队,兵力不像以往分散。他们似乎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打算集中优势兵力,对我们进行全面合围。从兵力部署来看,他们的目标很可能是我们的指挥机关和主力部队。”
副总指挥接过情报,迅速展开阅读,脸色愈发凝重。看完后,他将情报放在桌上,沉思片刻后说道:“看来鬼子这次是下了血本,想要一举消灭我们,通知各部队负责人,尽快来总部开会,商讨应对策略。”
“这次我们要主动出击,各部队之间的协同配合至关重要,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不过鬼子想吃我们这么多部队,就看有没有副好的牙口,也不怕把牙硌掉。”
……
此时,太原第一军作战室,筱冢义男站在沙盘前盯着沙盘上代表八路军根据地的区域,陷入沉思。
参谋长快步走到筱冢义男身旁,微微鞠躬,“司令官阁下,针对八路军的围剿计划已经拟定完毕,请您过目。” 说着,递上一份文件。
筱冢义男并未接过文件,目光仍停留在沙盘上,“念。”
参谋长打开文件,说道:“第16装甲旅团机动性强,将作为先锋部队,沿正太铁路西进,迅速突破八路军外围防线,直插其腹地,不给八路军反应时间。”
筱冢义男微微点头,“八路军擅长游击战术,喜欢在铁路沿线设伏,让空军密切配合,一旦发现可疑迹象,立即实施轰炸。”
参谋长赶忙回应:“嗨!此外,第20师团会从汾阳出发,向北迂回,第109师团从长治向北推进,这两个师团形成左右两翼,对八路军指挥机关和129师进行合围。”
筱冢义男用手指在沙盘上比划了下,“这两个师团推进时,要注意相互呼应,防止八路军集中兵力突破一点。另外,情报工作要跟上,让山本特工队尽快找出八路军总部所在。”
“嗨!已经增派了大量的侦察部队和情报人员,确保及时掌握八路军的动向,同时新调入的第56师团以及独立混成第3旅团,会作为预备队,部署在阳泉附近。一方面,随时准备支援前线,填补包围圈的漏洞;另一方面,若八路军企图向东突围,可在此处进行拦截。”
“嗯,细节完善下,尽快报送华北方面军参谋部。”
“嗨!”
此时,苍云岭基地,李华刚从后世回来,李云龙和赵刚就找上门来。
“李先生,这次又带来了什么好东西?”,李云龙看到李华这次带了满车的铁罐子和一些钢管,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满脸好奇地问道。
“我打算组装一种威力很大的土炮,原材料很好采购,后世称为‘煤气罐迫击炮’”,李华一边说着,一边从车上拿起一个煤气罐,拍了拍,“就是往这个煤气罐里装填一些炸药,用炮架就可以发射出去,咱们可以改良下煤气罐的尾翼,差不多能打2-3公里,威力可不得了,相当于300多枚手榴弹,在后世啊,两三发就可以炸掉一栋楼。”
李云龙和赵刚对视一眼,眼中皆是震惊与惊喜。赵刚走上前仔细打量着煤气罐,说道:“虽说不如小鬼子的榴弹炮,但也和 105mm 加农炮差不了。”
“如果要想威力更大些,也可以往里面再装填些白糖和金属碎片。” 李华接着说,“白糖在爆炸时能增加爆轰压力,金属碎片则能扩大杀伤范围。不过和‘没良心炮’差不多,没什么准头。”
听李华这么说,李云龙顿时兴奋起来,“这威力还要啥精度,往人群中打一炮那威力……” 他摩拳擦掌,仿佛已经看到了小鬼子在这土炮下抱头鼠窜的场景。
“对了,李团长,这次我还专门给你淘了几本好书,你可得拿回去好好研究研究。” 话音刚落,李华坏笑着地从驾驶室里拿出几本书。
李云龙和赵刚的视线瞬间被吸引过来,只见李华手中拿着几本厚书。
第一本名为《空地协同作战经典战例全景解析》,书中深度剖析了二战时期不同地域的经典空地协同作战案例,从战略布局、战术运用到兵种协同细节,全方位呈现空地协同作战的精妙之处,为读者揭示如何在实战中实现空中与地面力量的无缝对接,发挥出最大化的战斗效能。
第二本是《旋翼机:复杂战场环境下的高效作战指南》,该书深入探讨了旋翼机在各类复杂战场环境,诸如山地、丛林、以及恶劣气候条件下的独特优势与实战运用策略。从飞行技巧的优化到战术任务的规划,为使用者提供了一套在不同场景下将旋翼机性能发挥到极致的完备指南。
最后一本叫做《钢铁洪流:装甲集群在重大战役中的决胜之道》,着重阐述了装甲集群在大规模战役中的核心地位与关键作用。从装甲部队的组建原则、训练体系,到在不同战役场景下的兵力配置、进攻与防御策略,全面展示了装甲集群如何凭借强大的火力与机动性,成为决定战役胜负的关键力量。
李云龙瞅着这几本书的厚度,,整个人立马像泄了气的皮球,“咱老李打小就没念过几天书,大字不识几个,这书拿回去,我也看不懂啊!这不是给我老李出难题嘛。”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沮丧,他也知道这几本书对打仗肯定有很大的帮助,先不说书名能不能认全,连在一起,更不知道啥意思。
李华笑着拍了拍李云龙的肩膀,安慰道:“李团长,可别小瞧了自已。这些书虽然理论性强,但里面的案例都特别生动,就跟讲故事似的。”
赵刚也在一旁附和道:“老李,李先生说得在理。咱八路军向来是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我可以念给你听,顺便咱俩一起琢磨琢磨,说不定能碰撞出不少新点子。”
李云龙挠了挠头,有些犹豫地说:“话是这么说,可我这一看到这些密密麻麻的字,头就大了。再说了,咱平时打仗训练忙得脚不沾地,哪有那么多闲工夫去研究这些。”
李华赶忙说道:“李团长,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您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哪怕就看几页,积少成多,慢慢就能掌握里面的精髓。而且,这些知识一旦掌握了,在战场上就能发挥大作用,说不定能帮咱们少牺牲几个兄弟。”
李云龙沉思片刻,咬了咬牙,“行!李先生,就冲你这话,我老李就试试。不过要是真看不懂,你可别怪我。” 他一把将书接过来,紧紧抱在怀里,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赵刚笑着说:“这就对了嘛,老李。我相信你。”
李云龙哼了一声,“那我就先看看,要是真能琢磨出点东西,到时候小鬼子可得小心了。”